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献计献策③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

    范 周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24日   02 版)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存在人才匮乏问题。表面上看,从业人员很多,然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及综合型创作人才还比较缺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度重视理论教育致使专业与实践相脱离,动手能力差。在我国针对文化产业的教育中,多数教育机构的培养方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教育与实践脱节,缺乏创造力,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和能力,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快与社会和市场相适应。

        二、文化产业成果缺乏转化。在文化和创意产业领域内,成果的转化是一种互惠双利的过程,我国的文化产业成果转化并没有起到孵化器的作用。

        三、核心理论体系建设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及师资力量几个方面。在教育部的学科门类中,仍然没有文化产业这样一个明确的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尚无明确的制定方式,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专业出身、具备完整体系的师资团队。

        面对诸多不足,面对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既无质量又无数量的现状,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到:

        一、重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主要包括机制、培养模式和内容创新,以及人才评价体系创新。

        二、在文化产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对在职人员进行跨界教育、跨界培训以及跨界融合,以开辟新的教育思路。

        三、改变精英化教育与职业技术化教育不对称的现状,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社会需求选择自己的培训和发展方向,使人才培养多元发展。这方面,日本的动漫教育值得我们借鉴,既有大师教育,又有中低端技术人员培训。

        四、建立更多的教育培训平台。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教育培训多是一次性培训,大多是靠企业自行培训,很容易忽视后续人才的巩固和发展,因此应建立更完善的教育平台来支持可持续发展。

        五、文化产业学科应在教育部的学科门类中得到定位、认可。需要有专业的文化产业人才以及从业人员组织和编写专业、系统、高质量的教材。

        六、在企业计税中借鉴研发费用抵扣方式,将文化创意企业用于员工产业培训方面的费用予以适当的减免,提高企业人才培训的积极性。

        七、吸纳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走进高校任教,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师资问题,同时保证教学质量。

        八、各高校的文化产业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高校文化产业教师建立工作室,与实践密切结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