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推动社会文化的创新与繁荣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23日   16 版)

        曹顺庆 (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空心化”现象,文化本身甚至成为一个空泛无边的口号。从根本来说,造成文化“空心化”的原因还是因为缺乏文化自觉,没有文化自觉,自然也建立不了文化自信。

        因而,要解决当前的文化危机,顺利地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当务之急就是要重新建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各国人民全面、深入的感受和认识到中国文化本身所蕴藏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独特价值所在。也只有在世界广泛地关注和认同之中,中国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文化兴国的目标,从而建立起一种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荣誉感。

        当前中国文化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历史的拐点,其中既蕴含着无限的机遇,也潜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要将危机化为转机,顺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转型,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中华文化真正迈向国际视野,就必须重新建构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

        敖依昌 (重庆大学教授)

        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心,大学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精神。大学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阵地,而科学文化教育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主张大学要有文化自觉精神,并非认为大学以前就没有文化自觉精神,而是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各个国家、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日趋紧密的时代背景下,大学不仅要继承优良传统,还要更加自觉地站在文化创新的前沿,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社会文化繁荣的推动者。

        詹石窗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人的文化养成是第一因素,而大学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人才培养最为集中的场所,要唤起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必须围绕“人”的问题来展开。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更是高级人才的摇篮。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的大学教育比较注重技能培养、应试教育,至于文化素质教育虽然也不时地呼吁,但却不能很好落实。基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基本精神,应该在文化人格培育问题上有所反省。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教育应该充分意识到塑造健康、理想的文化人格的重要性。

        王建平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大学现代文化意识的自觉,是具体的和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当从克服大学本身、大学生身上和大学教师身上存在的诸多不足入手,在培养大学生的现代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寻回我们对于现代大学教育文化的自觉,在培养好本科生的同时,培养素质更好、数量更多的研究生和研究型人才。

        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自信,变成我们对大学生人格文化养成的法定义务,认真地履行好,也就是,惟有认真细致地履行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所规定的法定义务,才能在大学素质教育的探索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