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指原创性的写作,涵盖以虚构与非虚构在内的所有文学形式,如小说、诗歌、戏剧、电影脚本、回忆录等,以培养作家为主要目的,由知名作家任教,采用工作室和作品研讨的方式小班授课,提供各种创作经验和方法指导。
这个概念源于美国,风行于20世纪20年代末,“二战”后得到迅猛发展。1967年,美国作家与创意写作项目协会成立。到2010年,协会有500个大学成员会员,三万四千余名作家、教师和学生会员。美国大学中的2400个文学系绝大部分开设了创意写作课程,可授予学士、硕士、博士的创意写作项目有800多个。而且,这股风潮还辐射到其他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已经颇具规模,以色列、墨西哥、韩国和菲律宾等正在蓬勃兴起。
这个项目为作家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美国当代许多著名作家都在大学创意写作项目任教,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这个项目成为作家成长的摇篮,如著名的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
灵感难道可以传授?
自诞生之日起,创意写作就引发争议不断。比如说,作家难道可以培养?灵感难道可以传授?因为“文学依靠天赋、创作需要灵感”这样的传统观念早就根深蒂固。
类似的争论自古有之。在西方,从古希腊柏拉图关于灵感神授的迷狂说,到现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无意识的阐发,或者从哲学的角度,或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探寻作家的创作秘密,要么认为灵感来自神的启示,要么认为文学创作乃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未能实现的白日梦的掩饰与升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而在创意写作的课堂上,由作家现身说法,比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探讨更有实际的益处。
另外,创意写作是导致了文学创作模式化、削弱了作家个性、败坏了文学品位,还是激发了作家的潜能、提高了文学的创新能力、提升了文学的水准?
对于这些争议,美国采取的态度是:一边争论问题,一边如火如荼地将创意写作继续推进,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更新了美国文学的面貌。
美国创意写作的发展与其经济的实力与高等教育的改革相伴而生,见证了美国文学的繁荣,提升了美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创意写作项目的兴起,被认为是美国战后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关注创意写作的发展成为理解美国文学动力和原创性的关键。
充实青年学生的创作梦
在高等院校引入创意写作教育,有益于作家的培养。
相对于系统的创意写作硕士学位教育,我国的作家大多是自学成才,即使中文系毕业,也主要是学习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目前的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尚不能满足学习文学创作的需要。除了个别作家在成长道路上有前辈耳提面命之外,大多数作家对写作艺术的探索几乎都是靠自己领悟。而成名作家来之不易的创作经验则很少得到系统的整理和传授。
作家成为创意写作教师,既可以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认真研究创作艺术,又可以将经验传授给青年一代。创作是一门艺术,需要潜心研究。当代世界文学各种新的潮流风起云涌,只靠作家个人的阅读和领悟会感到目不暇接。
高校可以给作家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和创作环境,也是对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体制的有效补充。作家可创作,可授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利于保障其长久的艺术生命,以及对创作艺术的自觉探索。这样,文学经验代代相传。
创意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新的作家。培养的主导者是有创作成就的作家,而不是现在长于文学批评的教授。青年学生善于学习,对文学经典悉心研读,终将引领未来。作家教师是文学的现在,他们的学生可以铸就文学的未来。
大学有独特的话语优势。作家入校园,构成文学史书写的必要部分,自然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在命名文学史、引领文学潮流等层面发挥出自己的能量。面对学界和批评家的批评,也会有更多的自信。只要长期坚持,将有利于改善作家与学术界、批评界的关系,相互借力,共同构建文学的图景。
此外,高校藏书丰富,学科齐全,可以使作家不断拓展视野,在不同领域丰富的、前沿的思想激荡下磨砺并完善自己的技艺和思想。
反过来,创意写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完善目前文学院系的课程结构,扩大学科领域,实现青年才俊学习文学的初衷。不少学生进入文学院系怀的是创作梦,创意写作可以为他们梦想成真提供平台。
大学的师资优势也有利于创意写作的开展。在创意写作项目中,传统的文学教师讲授文学史与文学批评,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作家教师传授不同文体的写作经验,探讨素材提炼与生活观察的方法。这样,能够改变新一代作家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视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当前,文学读者的流失和文学市场的萎缩是日益严峻的事实。尽管不少人对于写作的热情依然高涨,但由于缺乏训练使得他们的艺术水平亟待提升。对于创作信心的提升和写作技艺训练的提高,他们也心怀渴望。
开展创意写作,需要改变的是长久以来关于作家和创作的观念。首先,创意写作人人可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愿望。写作让人对世界充满新奇感和探索的欲望,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和生活意义。写作让人专注地聆听,细心地观察,用心地记录,流畅地表达自己,注重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和个人经验的独特性。创意写作可以引导人思考生活,审视现实,发现美感,抒发情怀;同时,提高想象力,养成认真、专注的态度和探索精神。
其次,文学创作有规律可探,有路径可循。作家可以培养,灵感可以激发,这些观念应该深入人心。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暑期班、夜校班、周末班,激发普通人的创作自信,在工作生活历练之后重新拾起文学的梦想。
真正的文学经典大多是鸿篇巨著,其人物塑造之深刻、结构布局之复杂,皆要精心构制;一旦着笔,又需反复推敲。大师们的创作实践让人相信:所谓天才,真的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命运之神的眷顾,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我国的创意写作教育亟待推进。它能够改善作家结构,出现更多的学者型专家型作家、对创作富于同情心的批评家、有见识的文学编辑和有创造力的创意策划人员。他们共同引领文学的风向,培育有品位的文学读者和大有可为的文学市场,保障文学的未来。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