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用我们的成果回报全国”

    ——新疆农垦科学院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纪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1日 03版)

        今年以来,新疆农垦科学院水肥专家尹飞虎一直关注着全国大面积干旱的情况。每次看到新闻报道中的旱灾消息,他的心情就沉重起来。

        近10年来,尹飞虎一直在旱区推广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农业部专家今年7月份对河北省赵县、吴桥县两块实施兵团微灌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的麦田验收时发现,麦田增产效果非常明显,亩产小麦达704.98公斤,刷新了河北省的高产纪录。

        让自己多年创造的科技新成果走向全国,为全国人民服务,这是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工作者多年的心愿。正如尹飞虎所说:“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新疆,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成果回报全国,让科技帮助更多的人摆脱干旱灾害的影响,共同保卫粮食安全。”

        我国农业节水史上的奇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初就立下规矩:不与百姓争地争水。所以,团场大多处于河流下游或沙漠边缘,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兵团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多年来,兵团通过引进、消化、创新,研究出农户用得起的喷灌、微灌节水技术,并将膜下滴灌技术广泛运用于大田生产,创造了我国农业节水史上的奇迹。

        特别是2008年,兵团将节水滴灌技术运用在小麦生产上,攻克了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后,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整个兵团农作物应用最广的技术,新疆各地、州、市种植面积也以每年30%的速度扩大,微灌水肥一体化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经历了冬春连旱,还大获丰收”

        推广工作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说难,是因为兵团农垦科学院仅仅是兵团自己的科学研究机构,不像国家级科研单位那样有名气。说易,是因为农民是最讲实惠的,当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看到一项科技成果确实带来了极大好处时,他们是心甘情愿接受新技术的。

        一开始,甘肃、宁夏、河北三省区的实验面积都很小,最大的宁夏实验田,也只有百十亩地。事实上,这些省区以前也曾采用国外技术开展过节水灌溉试验,由于种种原因,试验结束后,都没有延续下去。所以当新疆农垦科学院的专家来到这里时,当地许多人都怀着一种疑问:你们能搞好吗?

        “我们分析后认为,一些省区以往的节水研究都是仅为节水而节水,而农民对节水不节水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地里的收成会不会增加。我们推行的微灌水肥一体化,注重了节水与农艺的结合,既节水、又节肥;既增产、又增效。”尹飞虎说。

        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工作,他们找到了在各省区推广微灌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切入点,从田间管理、配套技术等方方面面入手,仅仅通过一个季节的农业生产,就让当地的群众看到这项技术的成果。河北省吴桥县蒋控村农民孙玉良说:“真是没想到,今年我们经历了冬春连旱,还能大获丰收。”经测算,孙玉良种植的8亩小麦,亩增产超过200公斤,加上复播玉米,两茬作物可增收6000多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说:“采用兵团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可节水50%,省工50%,节肥20%,增产15%。”

        “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前景令人惊讶”

        2011年7月,“北方旱作农业滴灌节水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农业部批准,兵团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也推广到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河南等8个省区,再过3至5年时间,推广面积有望达到600多万亩。

        尹飞虎说:“虽然现在已推广到8个省区了,但我们还是觉得小了。国家每年仅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都在300多亿公斤,这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安全和土地安全都是极大考验。而我们一直得到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现在终于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支援全国发展了,心里十分快乐。”

        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翟学军认为,如果全国一半的麦田推广这项技术,每年可节水200亿立方米,一年就可以实现国家制定的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的目标。这对国家粮食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前景令人惊讶。

        (本报记者 王 瑟 本报通讯员 吴存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