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一个负面的信号:

    孩子阅读功利化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1日 16版)
    CFP

        学生阅读功利化,正在呈不容乐观的形势蔓延。

        “家长总问我们,阅读有什么效果?从中能让孩子认识多少字,能在考试的阅读题中拿多少分,能对写作文有多大帮助?”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副校长蓝琼说。

        蓝琼所说的现象并非个别。据某阅读研究机构对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在读过课外读物的4-6年级小学生中,有六成(59.6%)的学生是为了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乐趣”,有近八成(78.0%)的学生是“为了提高学习水平”而进行课外阅读。调查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功利化倾向,为提高学习水平而阅读的小学生多于为乐趣而阅读的小学生。学生阅读为何会功利化,又如何去功利化呢?

        阅读观念存在误区

        在蓝琼看来,小学生阅读功利化,主要在于家长和部分老师的导向有误。北师大奥小在学生中推广阅读已经3年,起初,这一工作并不顺利。

        “一些家长说,让孩子读这么多书,对成绩提高有帮助吗?有的家长拿着孩子的作业本说,对做题也没什么帮助啊。部分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蓝琼说。“其实,阅读就像吃饭一样,是人的一种自然需求,但是,人们总是认为要有一定的功用才行,他们不认为孩子在阅读上是可以有娱乐的,这是一个误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强调这句他在很多场合说过的话,近年来,朱永新热心推广阅读,多次在“两会”上就此建言献策。

        朱永新认为,小学生阅读功利化,在于人们对阅读之于小学生的意义认识不充分。“我曾经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对于人的精神成长而言,学校教育就相当于母乳。学校把人类的最重要的知识,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整合成为适合儿童接受的形式和内容,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但是,学校的教育,学校的教科书教辅书不可能替代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就像母乳不可能伴随孩子终身。孩子需要自己的精神食粮,精神的成长依赖于阅读适合年龄发展的优秀作品。儿童的阅读有许多关键期。在生活的每一个时期,儿童都会产生不同的精神饥饿感,需要阅读不同的作品,一旦错过了关键期,精神上的缺失就比较难以弥补。这就是《学记》所说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小学阶段就是所有关键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阅读需要推广人引导

        那么,怎么改变当前小学生的阅读功利化现状?单纯呼吁并等待着人们的观念更新,显然行不通,必须有一两个可实际操作的方法才行。

        朱永新认为,建立阅读推广人制度,加强阅读引导,是关键。

        蓝琼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家长们选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些家长要求很小的孩子读文学名著,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消化得了这些名著,对于一、二年级学生,绘本图画书最适合他们,三、四年级的学生,大字多图的桥梁书最适合他们,适合孩子年龄和心理成长的书,才能让他们感兴趣,也才能真正滋养他们的精神。还有的家长偏好文学类书籍,事实上,对于男孩子来说,科普读物可能更适合他们。所以,要让孩子们读书不功利,有个好的阅读胃口,让阅读推广人发挥起引导作用非常重要。”

        “阅读推广人可以由老师担任,也可以由家长担任,还可以由一些热心阅读的社会人士担任。由他们把那些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能够点燃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好书介绍给孩子们,甚至到学校读给孩子们听。例如深圳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的三叶草故事家庭,就是由故事妈妈组成的团体,到学校把最好的书读给孩子们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北师大奥小3年来的阅读推广工作也取得了进展。“最初,家长们看到薄薄的一本绘本图画书要几十元一本,都说上面没几个字,还这么贵。但孩子喜欢,他们只能忍痛买了。闹得学校推荐图书倒像是推销图书。但现在,他们不仅认识到图画书的文学、美学价值,还认识到其对孩子思想和道德品质建立的重要性,他们自己跑到书店去买,然后拿到学校来推荐。老师们也有了很大改变,很多人在教学上不再唯教材是观,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都拓展了许多。”

        不可忽视的中学生阅读

        虽然采访围绕着小学生阅读进行,但是,被采访者也表达了对中学生阅读状况的深深担忧。

        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发现,很多中学生一说读了什么书,说出来的都是一串世界名著。“名著固然好,但真的那么合中学生的胃口吗?有些初一学生告诉我,他在读《战争与和平》,我真的很质疑他能读懂多少。”

        在他和蓝琼看来,不切实际地读“名书”,也是一种功利化的表现。

        于树泉做了个试验,拿来大部头的《平凡的世界》让初一学生读,“孩子们告诉我,他们读后很受感动,他们之前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好的书。我认为,有些本土的,能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及其文化,了解自己所身处的社会和环境由何而来,了解自己的父辈兄长,了解中国人文化精神品质的作品,恰恰在被忽视。而中学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又是多么关键的时期,我们不能漠视这种情形。”

        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应试压力下,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考什么读什么,中学生的阅读几乎是在贫瘠与功利间游走。

        “有人说,现在的中学生太忙了,已经被大量的作业和题海压垮了,哪里有时间去读书呢?我们要充分重视这个现象。中学生,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是人一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如果说小学生阅读更加需要教师和父母的引领的话,中学生已经开始自主自觉的阅读,开始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拥有自己的阅读领域,为今后选择学校和专业,也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所以,中学生有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和兴趣,有没有较强的欣赏与鉴别图书的能力,与他今后的学习品质和工作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朱永新说。

        建立学生阅读推荐书目

        蓝琼说,3年阅读推广的实践让学校认识到,学生阅读是存在线路图的:把适合的书推荐给学生——学生对书有兴趣——阅读习惯和品味建立。而习惯和品位一旦建立,功利化也就失去了阵地。

        当然,要让学生读到适合他们的书,与阅读推广人并行的,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推荐书目。“据了解,我国每年新出版图书30万种左右,其中少儿读物约4万种左右,常销书还有数十万种。在这浩如烟海的童书中,究竟哪些书最适合各年龄段孩子阅读?他们非常需要一个帮助他们选书的基础书目。”朱永新说。

        据了解,目前,新闻出版署每年都会发布推荐书目,同时,一些民间机构如朱永新发起成立的新阅读研究所,也在做相关工作。新阅读研究所今年已经发布了其研制出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为中小学生推荐图书,必须本着以下理念:一是关注作品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一般来说,真、善、美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简练、最基本的价值。二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如此才能引导孩子真正热爱图书,但也并不完全以孩子的兴趣为转移,否则,可能导致孩子读书的随意性,鉴赏能力和阅读品位的降低,对那些单纯取悦和讨好他们的作品失去判断力。三是尊重市场的选择,对于市场认可的一些特别畅销书,要审慎地加以重视,切不可把市场放到第一位,如此可能导致庸俗和市侩,同时,把那些有质量但没有很好销量的好书推荐给孩子们。四是关注作品的趣味性,也关注作品中的形而上思考,真正伟大的童书,绝对不是简单地讲述一个让儿童感动的故事,在其背后往往有着人类最重要的话题,最高尚的智慧和最朴素的美德。五是突显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但也强调孩子作为未来世界公民所具有的现代观念。”朱永新说。

        (本报记者 王庆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