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19日,本版推出了以“关羽及中国崇拜文化”为主题的第一期“文荟茶座”,得到文化界友人及广大读者的热情反馈,认为这种邀请知名作家、学者,围绕同一话题撰文的形式极具创意,充分体现了“文荟副刊”的文化品位;而在中华文化宝藏中,无论人、物,还是事件、现象,均有无穷多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文荟茶座”大有可为!这些称誉令我们欣喜,也勉励着我们更加用心地把这个新栏目办好。
本期“文荟茶座”登场的主角是“瓦”。何以是瓦?为什么我们选中了瓦?
瓦——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建筑材料,其似乎稀松平常的功用,其看似灰暗粗陋的外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们平凡而低调的命运。但也正因此,对于与其朝夕相处的人类来说,瓦从来都是亲切、不生分,甚至是同声相和、共生共荣的。
瓦悠远而深邃,诞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是比砖还要古老得多的建筑老人。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始终静默于屋檐之上,庇护着世世代代的儿女子孙。它们已经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更是一段深刻的文化记忆。
可是瓦,又还是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今天,在ipad、iphone们一浪高一浪的现代洪流冲击下,许多旧有物质消失了,瓦却仍在我们周边坚守着。珍视与瓦有关的故事,记录下它们的每一步履,在当下就显得有点重要了:即使将来有一天,瓦的时代终究要结束了,我们纵然留不住瓦们离去的身影,也仍可用今天留住的文字,去追忆与瓦相伴的日子,拾拣关于瓦的文明碎片——这也是一种文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