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记者偶然与一个当老师的广西游客聊天,她说:“北京的公共汽车站牌的字太小,眼神差一点的想看清还真费劲。”像这种话,记者也常听北京人说起,于是,记者日前就公共汽车站牌等事项特意做了一番实地调查。
公汽站牌,该让乘客看清
在西城区马神庙由西向东的公交车站,站牌上车的路数是这样排列的:645、121、运通106、603、37。一位乘客指着最底下大约膝盖高的37路站牌说:“把站牌放这么低,字又小,让那些眼神不太好的老年人怎么看?”的确,记者在别处也见过字小又放得很低的站牌,如正义路的8路、湾子的122路等等,而许多站台上老百姓并不关心的广告牌,却都很显眼,与公汽站牌形成鲜明对比。
记者特意来到车多、人多的“北京火车站东”公交站,只见路北有4个站牌,每个牌上都标有四五路汽车。由于站牌不大,后来者因为前面的人遮挡了视线,只能来回晃动脑袋才能看清站名。
在马神庙站一位叫孙宝忠的北京市民对记者说:“我认为,应该拿出站台上广告的一面或者一部分,加大站牌的字号。这样,广告收入虽然少了点,却解决了群众多年来生活中的大问题。”
公汽进站都应开启语音提示
“自从我得了糖尿病眼底病变后,公汽站来了多少路车,我是看不清的,加上不是每辆车都开启语音提示,往往等我看清了是哪路车时,车都开了。”一位姓冯的先生提出了这个问题。
眼睛有些近视,在经济观察报实习的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庄晓玲颇有同感,她说:“现在的乘客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需要语音提示,希望公交部门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应有的服务。”
记者特意在一些公交车站了解语音报站情况,发现不少进站汽车大都“沉默寡言”,虽也有不少汽车报站,但有些也仅能使车内的人听清楚。许多乘客认为,汽车的报站要让车里车外的人都能听到才对。
老人,不应只在车上让坐
采访中记者发现,长安街两侧的公汽站牌都已换成了“智能数字公交站亭”,但之前预告的多项站牌功能,有的却还未启用,如“车辆到站预报”功能就没有。新站牌虽然广告牌没有了,但过去在广告牌连接处的座位也一同没有了,如天安门东、西两站,等车的无论老少都只能无奈地站着等车。
记者在公主坟东的一个站牌处见到一位鬓发花白的老者急匆匆赶来后对着站牌踌躇。记者问道:“您找多少路?”“40路!”她指了指旁边凉棚中光秃秃的几根柱子接着说,“应该设立几个凳子才对,让走累了的老人歇一歇。”
就以上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辉教授认为:“公交系统设置一方面要考虑本地市民,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外地游客,公交站牌字小等问题的确会给他们带来不便。北京是世界旅游城市,必须从方方面面考虑问题,比如如何推行无障碍出行,公交如何与地铁、高铁对接等等,都是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
记者还拨通了公交服务热线96166,把以上问题做了反映,接线人员表示,他们一定把这些问题向公交部门领导反映,以期尽快解决。(本报记者 王建明 李晋荣 本报通讯员 王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