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艺术授权的喜与忧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17日   05 版)
    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的“从创意到产业——艺术授权展示”活动上,一位艺术家现场描绘制作艺术品。CFP

        近日,艺奇文创集团联合中国动漫集团,在北京798艺术区宣布成立我国首个动漫、艺术授权服务平台,双方将运用专业的授权规划知识、授权衍生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案,为中国动漫、艺术及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

        艺术授权在中国虽然是个新鲜事物,但在快速发展的国内艺术市场上,发展前景广阔。有专家指出,艺术品市场离不开艺术授权。这是为什么?

        艺术授权助力艺术发展

        艺术授权又称艺术作品认可,一般来说,是指授权者将自己所拥有或代理的作品或艺术品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权者使用;被授权者按合同规定从事经营活动(通常是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并向授权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同时授权者给予作者相应的指导与协助。

        说到艺术授权,绕不开北京“798”艺术区。正是这片文化热土,催生了中国第一家艺术授权服务平台。 

        走进艺奇文创“艺术空间”,许多价值连城的名画扑面而来,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梵高的向日葵,张大千的山水画,或奔腾在织锦上,或嬉戏在餐碟里,或游弋在杯盘中……随便的一个印有艺术品的物件,都让人爱不释手。

        在这里,人们用眼、心、味觉感受着艺术授权带来的生活情趣。作为艺术和商业之间的桥梁,艺术授权不但为艺术家赢得了更多的版税收入,而且扩大了艺术家的影响和其作品的含金量。艺奇文创董事长郭羿承博士认为,发展艺术授权,可以催生独特的文化创意商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增添艺术色彩。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许多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通过艺术授权,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创意商品,进而带动了文化市场的消费。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艺术授权产业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2009年,在第四届北京文博会上,“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日趋迫切,组委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特地推出了“艺术授权交易与设计展览会”,第一次将“艺术授权”的概念传播开来。不久,国内首个艺术授权专项基金——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国际艺术授权专项基金正式成立,用于资助和扶持文化艺术授权市场的推广项目。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国内艺术授权市场一路火热:拥有丰富资源的博物馆看到了艺术衍生品的巨大市场和升值潜力,陆续进入艺术授权市场;与此相关的金融创新政策逐渐出台,为艺术授权提供了资金保障;消费者对艺术品的青睐以及对提高生活品质的渴求,则为艺术授权提供了市场。

        提升企业品牌事半功倍

        今年9月,国内首张“艺术授权”银行卡在杭州发行。浙江博物馆首次进行艺术授权,联手电信和银行,发行印有《富春山居图》合璧的“银行卡”,将艺术和商业结合在一起。此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唐代大画家怀素的《自叙帖》,经艺术授权,制成价值高达5万元人民币的奢华床罩远销海外,其每年古画限量复制品的销售超过了门票总收入。

        在国外,艺术授权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而且业绩惊人。4年前,荷兰银行经艺术授权,将梵高的作品作为企业形象元素,设计出带有梵高作品的银行卡、信笺、礼品等,创出3个月业绩增长300%的奇迹。

        国际授权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品牌授权市场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约1100亿美元,而中国2010年的授权市场规模仅为15亿美元。无疑,中国的授权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三届“艺术授权交易与设计展览会”上,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发布的《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艺术授权和衍生品交易60亿元。根据国际测算,我国艺术授权所带来的艺术衍生品生产总值可达1767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张晓明分析,在国外动漫领域,电影票房和授权产品的收入比例大约是1:7,而中国动漫领域的整体授权开发、规划发展还相对滞后。

        “前三季度中国艺术授权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过去我们都是主动找客户去签授权订单。现在企业纷纷找上门来,最近签订的一个授权协议商品零售总产值就达6000万元。”郭羿承告诉记者。

        据了解,以前注重艺术授权的多是一些国外企业,或外资企业。现在中国本土品牌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艺术授权的市场潜力,如深圳的格顿、广州的玻璃先生等,均和艺奇文创合作,欲推出艺术授权商品。

        “艺术授权是国际通用有效的商业模式,对提升企业品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艺术植入品牌时,艺术的知名可以带动品牌的知名。”北京大学陈刚教授表示。

        盗版和“山寨”的威胁

        2011年,对中国艺术授权市场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国内艺术授权交易井喷式攀升,由艺术授权产品打造的“艺活概念馆”成型,国内首张艺术授权银行卡亮相,艺术授权概念展露于文交所,2011年被称为“艺术授权元年”。

        “今年艺术授权市场的火爆,源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场需求。‘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文化产业列为中国的支柱性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这使市场各方都感受到文化产业巨大的投资潜力。另一方面,企业转型、追求高附加值的需求提升,加上中国文化消费需求大幅增长,这几个因素结合促成了中国艺术授权市场的成长。”张晓明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潜力很大,将文化艺术、创意与商品结合,是今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但现在国内对艺术授权及其发展潜力、前景了解不足。在我国,发展艺术授权和文化创意产业还面临不少问题:首先是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其次是中介组织不足。艺术授权产业,需要艺术家、授权商、制造商、销售商等不同角色携手,但目前国内这条产业链尚未形成,不少艺术家只能兼任制造商和销售商。

        郭羿承认为,随着国内文化单位转制,以公益为主的美术馆、博物馆也在探索全新的营收模式,开发艺术衍生产品是一条重要思路。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官员李小磊表示,我国的艺术授权产业刚刚兴起,产业链的构建、法律环境的完善、金融服务的创新都有待探索创新。政府部门将加快“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使得今后授权、版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有法可依。

        在国外,艺术授权的发展已有30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和运营模式。资料显示,在艺术授权产业发达的美国,其艺术授权产业的总产值是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3倍以上。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地都有专门的艺术授权交易博览会。

        尽管市场看好艺术授权前景,但一些艺术家对此还是心存疑虑:国内的艺术授权制度尚不健全,艺术授权固然扩大了艺术作品的推广和影响,但一旦授权产品出来,各种盗版、“山寨”版就会跟风而起,艺术家和经过授权的生产商就很难在授权复制的生产、销售中获益。(本报记者 张景华 本报通讯员 王苗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