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道德之光

    高原“时传祥”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6日 12版)
    赵红霞

        见到赵红霞,她还是像以前一样,爽朗,泼辣。从清扫员到清淘工,45岁的赵红霞在环卫战线上一干就是20多个春秋。她忍受了种种艰难,在工作中克服了脏、苦、累、难、险甚至是羞辱,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清淘工中的“女专家”,被誉为“西宁的时传祥”,担任了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城管执法局服务科科长。2011年9月20日,赵红霞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1990年,赵红霞参加工作,一个大扫把,春扫到夏,秋扫到冬,为城市的整洁而忙碌。1996年她调入城管局服务科,成为全局唯一的女清淘工,长年与粪池为伴,日日与恶臭为邻,一干就是15年。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美观方便的水冲式厕所逐渐代替了以往的旱厕,传统意义上的淘粪工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很多小街小巷由于道路狭窄,车辆无法进出,化粪池的清淘仍旧需要人工作业。

        有些化粪池泄露,只有下到粪便齐腰深的池中才能进行作业,臭气熏得人睁不开眼,她只能半闭着眼,摸索着去干。粪便在提出化粪池的过程中,沿着桶壁往下流,不时落在她的头上、身上,当同志们将她拉出粪池时,她已经被熏得泪流满面,露在外面的皮肤上起了无数小红疹子,防水裤里都能倒出水来,人都站不稳当。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她坚持了下来。现在,凡是她清理过的化粪池,疏通过的管道,都是一年保修,随叫随到,保证通畅。十几年来,她下过无数次化粪池,也面临着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但从没有退却过。

        由于长期受粪污和毒气的腐蚀,赵红霞的皮肤日益粗糙,脸色不再亮丽,然而,她工作依然一丝不苟,内心依然亮丽如初。她把最苦、最累、最脏的环卫工作当做体现自己价值的舞台,用坚韧的肩膀挑起了净化城市、美化城市的重任。

        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后,赵红霞告诉记者:“我会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压力越大,我的干劲就越足,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份工作干好,始终坚持‘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能奉献、能忍耐’的精神。”

        赵红霞有个愿望——建设一座年处理能力为500万吨的粪池污物净化厂。“这个项目实施方法简单,投资低廉,占用资源少,经济效益突出,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这一方案能够落实,将能极大地改变目前污水、污物的处理方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形成产业链。”(本报记者 刘 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