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中华非遗根与魂情动香江

    作者:夏 逸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6日 14版)
    国家级非遗项目无锡精微绣代表性传承人赵红育与香港观众交流。
    历史悠久、深邃优美的南音展示演出赢得了香港观众的喜爱和热情称赞。

        金秋十月,由文化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承办的“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香港与民众见面,吸引了众多香港市民前往参与、观看,认识和了解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貌和内涵。此次展演活动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在香港最大规模的一次展示,包括展览、演出、研讨会等,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独特魅力,在香港公众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文化部部长蔡武、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李刚、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高玉琛、文化部港澳台办主任侯湘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出席了开幕典礼并为展演活动剪彩。

        蔡武部长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进程的永久记忆,是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无法估量的重大意义。蔡武说,此次在香港举办的“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不仅能让香港民众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凡魅力,共享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两地文化界同仁提供了交流经验、相互借鉴的平台,推动了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为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的开幕典礼上,香港民众近距离地感受和欣赏了贵州从江县小黄村少儿表演队、云南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李怀秀姐弟表演的侗族大歌《蝉之歌》和彝族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演绎赢得了现场香港公众的热烈掌声。

        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此次“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引起了香港公众的热切关注。曾德成局长在展演活动开幕式上致辞说,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粤剧、潮人盂兰胜会、大坑舞火龙、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长洲太平清醮和凉茶等6个项目已先后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特区政府正积极进行全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预计到明年中完成,并拟定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作为保护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10月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举办的“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是此次“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展览汇集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等10个类别的图文以及中国书法、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项目的视频,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引起了参观展览的香港市民的强烈兴趣。

        此次展览在介绍我国近几年所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包括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认定和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文化遗产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等工作内容的同时,还专门设立了香港展区,介绍香港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概况。

        为增加展览的丰富性和观赏性,承办此次展演活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精心挑选了64件(组)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的藏品,作为此次展览的实物展品在展览现场展出,吸引了众多香港市民的目光。为使该展览具有互动性,动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邀请了雕漆技艺传承人文乾刚、热贡艺术传承人罗藏丹巴等8位国家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赴香港作现场演示,与香港观众交流,使观众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展览、展示的同时,此次展演活动还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行了“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演出精心挑选了南音、古琴艺术、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玛纳斯、侗族大歌、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和粤剧等1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为香港市民演出,其中6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反响热烈,掌声如潮。

        为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内地与香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展演活动汇集了部分内地和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演讲厅举办学术研讨会,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研讨会吸引了不少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香港市民到会听讲,一些听众与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此次“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独特魅力,使香港观众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和我国开展的各项保护工作,进一步唤起了人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有效促进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合作,拓展了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的广度深度,滋养中华文化之“根”,持守中华文化之“魂”,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