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湘江夜晤 关塞春风

    ——记林则徐与左宗棠的湘江之会

    作者:林 涛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5日 13版)
    《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 陈明福著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公元1850年1月3日夜,林公则徐自滇返闽途中,于长沙湘江舟次邀晤左公宗棠。后左宗棠忆之曰:“是晚乱流而西,维舟岳麓山下。同贤昆季侍公饮,抗谈今昔。江风吹浪,柁楼竟夕有声,与船窗人语互相响答。曙鼓欲严,始各别去。”谈及新疆形势,林公云:“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遂将在新疆所积地图资料尽付左公。此为林左两公唯一相见。时林公甫卸任云贵总督,年65岁,左公为在籍举人,年37岁。林公于当年11月22日即逝,遗折中犹力荐左公于清廷。左公有挽林公联云: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余每读至此,遥想当年湘江之夜,风云际会,不禁感慨再三。倘林公非因鸦片之祸,衔冤大漠,则岂能洞晓新疆将值多事之秋?倘林公不于微贱中识左公之才,引为知己,托以大事,则左公又岂能于二十余载后,力排众议,大义陈言 “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倘无此晤,左公又岂能以衰迈之年,舁榇出关,慷慨赴难,运筹决胜,复新疆版图归于中国?倘无此晤,余真恐今日万里新疆之土真陷于异域,维汉各族同胞或沦为外族,直至豆剖瓜分,中国之命运实难卜矣。此余敢思而不敢深想者也。

        由是思之,林公识人之明,左公谋国之忠,惺惺相惜,一嘱一诺,功在千秋,俱可不朽矣。由是思之,林公谪戍天山,备尝艰苦,天下为之齐冤,古今为之扼腕,此固林公当时个人之不幸也,然则为左公之大幸也,为新疆之大幸也,亦为中国之大幸也。由是思之,知一人,得一人,信一人,用一人,竟系天下安危若此,后来之执政者,岂能忽之、岂能贱之耶?

        左公进军新疆,命士卒遍植杨柳于途,“浓荫如幄,枝拂云霄,连绵数千里”,时人谓之“左公杨”、“左公柳”。杨昌濬诗颂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前岁夏末之晨,余曾于酒泉公园见两株左公柳,高六丈余,三人始可合抱,犹欣欣向荣然。余揖手不已,徘徊不忍去。归而赋得一律以记之云:

        凄切鸣晨露,婆娑舞碧裙。

        潇湘一夜雨,关塞万枝春。

        岂好逞兵戟,须惊寒齿唇。

        莫折离别意,安危系君身。

        今夏夜苦热,榻上复检阅《左宗棠传》至此节,掩卷久之不能寐,遂起作此则笔记。时闻窗外鹧鸪声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