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鲁迅大全集》新在何处

    ——访《鲁迅大全集》主编李新宇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5日 13版)
    李新宇、周海婴主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
    周海婴幼时与父母的合影。周海婴一直想以编年体方式,全面、客观地出版一套《鲁迅大全集》,为此倾注了很多心血,并与南开大学的鲁迅研究学者李新宇共同担任主编。在该书即将付梓之际,周海婴却与世长辞。

        最近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鲁迅大全集》出版座谈会上,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出版《鲁迅大全集》不仅是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的最好礼物,也是中国文化界、思想界、教育界的大事。《鲁迅大全集》是40多位鲁迅研究专家和学者历时数年、辛勤耕耘的成果。记者就出版《鲁迅大全集》的背景和书的特点等,采访了本书的主编李新宇。

        问:1938年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出版的《鲁迅全集》很权威,也很有影响。与那一部相比,这次出版的《鲁迅大全集》有什么特色?

        答:从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出版的第一种全集,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1958年版、1981年版、2005年版全集,《鲁迅全集》已出过多种版本。1938年版可谓第一代,它是鲁迅逝世不久开始编纂的,编委会由蔡元培、许寿裳、茅盾等人组成,许广平具体负责,确实很有权威性。在抗战烽火中出版,很不容易。出版的速度,编校人员的工作状态,都是出版史上的奇迹。它收录了鲁迅大多数著作,但没有书信和日记,所以不完整。1958年版可以看作第二代,是1950年着手编的,由冯雪峰负责。这套带注释的全集自1956年开始出,1958年出齐。这套全集编入了部分书信,但缺少翻译、古籍辑校、美术方面作品。由于历史原因,在注释等方面受到“左”的影响。同时,从这一版开始,鲁迅全集的编辑出版是有组织进行的,一大群学者默默地劳作,搜集,整理,校勘,翻译,注释……读者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正是这些学者的劳作,才有了后来的1981年版和2005年版,这两版情况相近,增补了内容,修订了注释。到2005年版,已经显示了比较完备的形态,但翻译、辑校、美术等作品仍未编入。《鲁迅大全集》可以说是第三代。作为这套全集的编者,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它虽然出版于新世纪,却是70年来一代又一代研究者和出版者持续努力的结果,凝聚着无数前辈的心血,这是后来者不能遗忘的。

        说到这套《鲁迅大全集》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它编入了鲁迅的创作、翻译、学术、古籍整理、绘画、书法、画册编纂等,比前几代全集都完整。虽然可能仍有遗漏,但不再有结构性的残缺。二是在编排方式上采用了编年体。三是注释力求简练、客观、公正,注释不再那么多。上世纪50年代注释《鲁迅全集》的时候,读者对象是“中学以上文化水平”,所以,需要加注的内容特别多。现在读者水平提高了,《大全集》的注释不再承担一般工具书的职能。同时,注释也不再致力于索隐,“L女士”,不再考证是“李女士”还是“刘女士”;“正人君子”、“叭儿”,也不再一定指出“此处指胡适”或“此处指陈西滢”。而对历史上各派人物的评价,力求客观公正。

        问:请您谈谈《鲁迅大全集》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收录最全、编法最新”的特点?

        答:“收录最全”,前面已说了,新编入了翻译、辑校等类作品。就原创的文字而言,《大全集》也做了增补,依据学界的研究成果,收录了以前全集未收的近百个文本。除此之外,还以附录的形式收入了两类内容:一是鲁迅的一些演讲记录稿,二是同代人回忆中转述的鲁迅的话。一些演讲记录,发表在当时的报刊上,因为未经鲁迅审定,过去全集都未收,有的是经过鲁迅审定的,也没有收。未经本人审定,可能不可靠,但对于了解鲁迅,也是一份参考。《论语》是孔子弟子的笔记,未经孔子审定,我们不同样作为经典吗?不过,毕竟未经审定,可能与鲁迅的原意有出入,所以作为附录编入。

        编年体并不新,新在用它来编《鲁迅全集》。编集子有两种不同的办法,一是分类,二是编年。分类便于专题研究,编年便于把握线索。过去的全集主要是以鲁迅著作的单行本为单位,加书信、日记等集合而成,而这次采用了编年体。不过,《鲁迅大全集》不是彻底的编年体,而是分类编年。因为如果什么作品都以时间为序统一编排,势必会创作、翻译、学术著作、古籍辑录、石刻拓片等间杂出现,多数读者会感觉不便。因此在具体的编排中,也要充分照顾作品本身的完整性。比如译文集,《壁下译丛》等都是拆开编入的,而《爱罗先珂童话集》等整本著作,则像对待长篇作品一样不作拆分。

        问:新收入的演讲记录和同代人回忆文章中的鲁迅语录有哪些具体内容?

        答:内容相当丰富,演讲记录就有20多篇。举例说吧,1926年在厦门大学的演讲《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在集美学校的演讲《聪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属于傻子的》,1927年在中山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读书与革命》,1931年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讲的《流氓与文学》,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到大致内容。几个关于美术、版画的演讲也很有意思。这些演讲虽然未经鲁迅审阅,却比较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当年演讲的风貌。比如,1932年12月24日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讲《革命文学与遵命文学》。

        同时代人回忆中的鲁迅语录,一些话则是文章和著作中少见的,很精彩。比如:“真理的数目和鞋店里的鞋子一样多”、“学生读死书,只配做人家的奴隶”、“中国人没有孙悟空主义,都是猪八戒主义”、“爱不爱林黛玉?我不爱,因为她老是哭哭啼啼”、“青年多几个像我一样做的,中国就好得多,不是这样了”……这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是很少直接表达的。

        问:我们了解到,周海婴生前将鲁迅当年赠送给妻子许广平的手迹文物二十多件,一并交给《鲁迅大全集》编委会辑录出版。这些赠书扉页上题赠的话有很多是首次披露?

        答:鲁迅把自己新出的书送许广平,要在书的扉页上题字,虽然很简短,却可以看到鲁迅的幽默,也可以感受到他对许广平的深情。比如在一些题字中,鲁迅使用的是“广平兄”,有时则戏称“害马”,因为在女师大事件中校长杨荫榆曾把许广平等称作“害群之马”。而且有时不是“赠”或“送”,而是“颁给”。但在有的扉页上,却端端正正地写着这样的话:“给我的爱人:广平”。这些话大多是首次发表。(本报记者 谭 华)

        ■采访手记

        求自由光明时的努力、彷徨和奋进。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旧时代的愤懑和控诉,对新时代的渴望。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无论是学术还是美术,无论是对传统的梳理,还是对人性的挖掘,鲁迅的作品都是教育当代、泽被后世的生动教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资源和文化支持。这本采用编年体的《鲁迅大全集》更清晰地展示鲁迅的思想和创作发展的轨迹。正如李新宇主编所说:“我们可以直接看到鲁迅每天在想什么、写什么,看到他某些思想的萌生、发展、变化过程。我们相信,这种‘心迹’的直接展示,将有助于读者更直观、更清晰地把握鲁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