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寻访“共和国摇篮第一村”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5日 05版)
    叶坪村村民钟素萍讲解茄子种植新技术。 本报记者 胡晓军摄

        80年前的11月7日,在这个小村庄的谢家祠堂里,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一代共产党人自此开始了共和国建设的伟大预演。

        80年后的今天,在这个不满300人的小村庄,村民们自豪地把家乡称为“共和国摇篮第一村”。

        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这里——江西省瑞金市叶坪村。

        踏进村口,扑入眼帘的是田野绿满畴,秋果缀满枝。

        路旁的一座敞开的大棚里,一位农妇正熟练地给有一米来高的茄子剪枝。我们好奇地走下田埂问道:“茄子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给它剪枝呀?”她说,这是一项新技术,实行高位剪枝,茄子一年四季都能结果。

        这位农妇叫钟素萍,是叶坪村下陂坞村小组的大棚蔬菜种植大户,也是村里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的带头人之一。

        “我们村以前就有种菜传统,但收入不高,年收入不到1000元。直到2003年,政府出塑料薄膜、搭大棚的钢筋和育苗的营养杯,派科技特派员,按照‘猪—沼—菜’的模式,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亩产值达到三四万元,纯收入两万多元,碰到市场行情好,收入还要高呢。”钟素萍说。

        迎上前来的叶坪村党支部书记谢学文告诉我们,如今下陂坞小组已成了江西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沿海市场,种植蔬菜面积达到3000多亩,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康楼”。

        与下陂坞的田园风光相比,坐落在绵江河畔,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隔河相望的叶坪村圳背村小组则像个小集镇。

        村民谢上海在自建房里开了个“苏区红军餐馆”,门脸不算大,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说,近年来,瑞金的红色旅游发展非常迅猛,今年又恰逢建党90周年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来瑞金接受红色历史教育的游客特别多,给他带来了很好的生意。

        “谢老板发了大财啰。”我们逗趣地说。

        “今年以来,每天毛收入都有一两千块吧。”谢上海呵呵一笑,“这要感谢党和政府好政策哩,开展新农村建设,把我们圳背与叶坪革命旧居旧址连为一体规划建成了旅游新景点,成为了我们的致富新门路。”

        在周边走走看看,打着“红军餐馆”、“客家菜馆”等招牌的小饭店就有五六家。据介绍,通过融入红色旅游产业,圳背小组成为瑞金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走上新产业致富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新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100多元。

        “苏区时期,叶坪村的村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如今,我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还在进一步变化。”村支书谢学文说。

        目前,头脑活络的叶坪村村民在农业产业上打起了更大的主意,他们积极发展“猪—沼—菜”生态型观光农业,采取“公司+农户+产业”的模式,与瑞金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共同建立万亩蔬菜基地。产业基地与村庄周围秀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吸引了许多游客到绿意盎然的田园,体验农家生活,为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姜建明 本报瑞金11月14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