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老百姓的好医生

    ——追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原内科主任医师刘琼芳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14日   03 版)

        2011年8月16日,中共石家庄市委决定,追授石家庄第一医院原内科主任医师刘琼芳同志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以表彰和学习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刘琼芳从医五十多年,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怀着一颗对患者的赤诚之心,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忠实履行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赢得了无数患者的尊敬和热爱,被誉为“老百姓的好医生”。

        “二十三岁走进医院,七十三岁仍在一线”

        从1955年毕业参加工作,到最终在自己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病房中离开,五十多年来,刘琼芳把医院当家,视患者为亲人,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她每天早上不到七点就到病房开始查房,晚上下班前再巡查一次,即使是下班回家,只要有病人需要,也是随叫随到,这样下来,她比别人至少多工作了十年。

        1992年,刘琼芳的老病人解青林患肝硬化再次住院,病情很危急,三天两头进行抢救,不管白天黑夜,她总是随叫随到。一天夜里大约1点,刘琼芳刚要睡觉,接到解青林吐血的电话,她二话没说一路跑到了抢救室,两个小时后,解青林终于稳定下来,刘琼芳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倒在床上就睡着了。不料凌晨4点又被电话吵醒,解青林病情又复发了,刘琼芳咬着牙爬起来,强撑着赶到医院,当值班大夫看到她几乎是挪着双腿来到抢救室时,不禁哽咽道:“刘主任,您也是病人啊,真不忍心惊动你呀!”这时的刘琼芳,刚刚做完第二次大手术。

        就这样,多年来,刘琼芳身患三种癌症,多次进行大手术,她拖着病体,全然不顾及自己,始终奔波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线,同事们称赞她:“二十三岁走进医院,七十三岁仍在一线。”2011年7月,再次被病魔袭击的刘琼芳又住院了,这一次她自知再也撑不下去了,于是写下遗嘱:“多谢党对我多年的培养和教育,多谢各位领导对我多年的关爱……谢绝接受一切礼品,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她在住院期间,不给同事们添任何麻烦,还不断鼓励、辅导年轻的医护人员。她唯一的心愿就是从ICU病房转到她挂念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的原内四病房,在自己的病房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对待病人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病人要像春天般温暖,我们的态度好一点,有时候病人会比多吃一服药还管事”,这是刘琼芳生前常对同事说的一句话,在她心里,病人不只是病人,更是亲人。从医五十六年,刘琼芳不开一张贵处方,不拿病人一分钱,为了给患者省钱,她精细到一针一剂必争的地步。每当看到那些因为没钱看病而无奈离开的病人,她的眼睛总是潮湿的,心也是潮湿的,于是她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也慢慢被免费的外出巡诊占用了,据不完全统计,刘琼芳生前的“家庭病床”累计救助患者360余人次。她曾经为了同时治疗两个相隔30多公里的病人,骑着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来回走了十年。

        刘琼芳几乎永不离身的物件就是一个用旧了的听诊器,她在为病人听诊前总是先用手把听诊器捂热,再放到病人身上;她还随身携带一个小手电筒,借着一点微弱的灯光,在夜间查探病人。患者赵集成的儿子赵志强激动地回忆:“我问刘大夫为什么不开灯却只用一个小手电筒,她说‘对于饱受折磨的病人来说,能安静地睡一会是一件多幸福的事啊,我怎么忍心惊动了他们’,多细的心啊,多好的人啊!”

        “老师走了,精神没走”

        2011年7月9日凌晨5点35分,刘琼芳那颗装满了爱和责任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许多人自发赶到医院,打出了“刘琼芳医生一路走好”“刘琼芳,我们想你”的条幅,最后送别“百姓的好医生”。一位姓赵的老人,执意让家人用轮椅把自己推到医院送刘医生最后一程,她泣不成声:“刘医生,你救了那么多人,怎么就不救救你自己啊,我们想你啊……”“老师走了,精神没走”,刘琼芳当年亲自传、帮、带过的张秀明医生如是说。

        从1960年到2009年底,刘琼芳用五十年的时间密密麻麻地记录了8000余份患者病历,为医院留下了治疗疑难杂症的宝贵财富;她在医术上精益求精的精神影响了整个内科甚至全院的人,“刘老师的基本功太扎实了,是她让我认识到医生练好视、触、扣、听这几项基本功的重要性”,如今已是返聘医生的张平如是说;“现在我们整个内科大夫遇到病人大便干燥、无法排便的情况,也是直接用手帮病人抠出来”,副院长赵会颖说,“刘老师这么做,我们也就这么做”;原内四病房已有越来越多的医生踏上了刘琼芳免费外出巡诊的道路,继续着未竟的事业……

        目前,医院已成立了“刘琼芳基金”,用于救助贫困家庭、奖励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今年9月9日,该基金资助的第一例患者盛合印已痊愈出院;原来的干三病区已改为了“刘琼芳病区”,她曾经说过的“患者需要安慰,家属需要理解,医患需要沟通”已作为病区三句话挂在墙上,激励着同事们为救死扶伤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

        刘琼芳一生共诊治病人11.4万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5万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四次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曾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她的英名、她的高尚品质,将永远被人民群众称颂和怀念。(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王坤阳)

        短评

        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刘琼芳,堪为当代的“苍生大医”!

        在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里,人心很容易变得浮躁浅薄,变得急功近利,变得阴暗势利。像刘琼芳一样执着于医学专业,专心于服务患者,既积极向上又心态平和显得那样难能可贵,境界高尚。

        大医精诚、大爱无言,刘琼芳心系群众,显示出一生为民的崇高精神,昭示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限忠诚。学习刘琼芳的精神,就是要学习她对工作执着地追求,把医生这种职业作为毕生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学习刘琼芳的精神,就是要学习她对待病人像春天般的温暖,永远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学习刘琼芳的精神,就要学习她对理想坚定的信念,杜绝金钱利益的诱惑,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如此,我们才无愧于刘琼芳留下的无价财富!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