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雪松等人的著作《汶川地震的启示——灾害伦理学》一书有着特别的感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学术著作,它建构性地阐述了无情世界的有情关怀,为我们展现了灾害伦理学的全景模式,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特别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并进而探讨了灾害伦理与生态伦理、工程伦理、医学伦理、公共伦理、救助伦理的关系。这对客观地面对灾害、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极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灾害伦理学》一书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过度膨胀中,人类已经品尝到了自酿的苦酒,一味地强调人是唯一的价值主体,这种过分的功利化的追求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急剧恶化。人类中心主义现在开始自我反思,人类与自然既有功利化的关联,在不否认人的最高价值和核心地位的同时,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为生态危机的日益加重担负着不容推卸的伦理责任。作者认为,灾害伦理学与工程伦理学共同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一种如何避免灾害结果发生的前设性制度预防,对人类活动的制度模式进行较全面的思考,从根本上避免灾害的发生。
如何将伦理原则贯穿到灾害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作者关注的又一个核心问题,既涉及灾害发生时伦理原则的确立,也包括减灾、防灾和救灾时的人伦关系的处理等一系列问题,作者主张在处理上述问题时要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冲突问题,并要突显出无情世界的有情关怀。
中国的灾害伦理学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从孔子的“不问马,而问人”的记载就已经可以看到儒家文化如何处理灾害当中生命和财产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抗击灾难的过程中其民族伦理精神得到了锤炼与提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灾害伦理文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汶川地震的启示——灾害伦理学》刘雪松等著 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