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旅游带,路当怎样?
从今年“十一”黄金周到现在,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公路管理局职工们的心情始终都是沉重的。
“十一”黄金周前,他们热火朝天地干啊——为了给大批喜爱昭君村、神农架的游人们创造一个好的公路通行环境,他们对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全面巡查,及时清障排险;组织安全大检查,确保节日期间工程建设工地和公路险段安全措施全部到位,确保行车安全。
但是,他们没有料到,就在10月1日,一辆载有35名乘客的荆州籍客车,由荆州开往神农架途经兴山县峡口镇泗湘溪村时,冲出道路坠入河中。这一事故让兴山人陷入沉痛的反思。
让他们沉痛反思的并非这一件事。今年8月22日,兴山县遭到暴雨袭击,209国道沿线多处路段发生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旅游车辆严重拥堵无法通行,上百人被困。
两桩灾难,让兴山人重新审视他们曾在道路问题上的煞费苦心。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北侧、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境内共有大小山头3580座、溪河156条。
山高水长,能造就美景。但要建设四通八达的道路,难度之大、成本之高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十一五”期间,该县着力建设“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的现代旅游交通设施,交通运输由过去单一的陆路运输,变成了水陆齐头并进,安全快捷性和舒适性大大提高。“但是,我们建设现代旅游交通,必须努力把发生恶性事故的几率降到零。”易行国,担负兴山县旅游开发职责的兴发集团副总经理,对于一般游客眼中已经相当完善的兴山县公路交通并不满意。
兴山,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相依相伴,孕育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昭君村、神农架等组成一条国际著名旅游带。没有完善的道路,世界各地的游客会怎样对待昭君村、神农架呢?
兴山人在行动,他们进一步改善公路的安全状况,在危险路段设置减速带、警示牌、反光镜,砌筑护栏、护墙,安装波形钢防护栏等,有效降低公路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我们正在紧抓宜巴高速公路动工兴建的历史机遇,积极谋划十宜铁路尽早动工,建立宜巴高速横贯东西、宜十铁路连通南北、香溪航运通江达海的交通主骨架。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立体交通、智能交通。”易行国说,随着公路、铁路、水路联运,港站设施配套、内通外联的交通大网络形成,再加上相距不远的神农架机场,兴山正在实现两小时到达周边各县(区),到全国大多数城市均可朝发夕至——安全与快速问题正在迎刃而解。
让游客流连忘返,景当如何?
兴山——昭君村古汉文化游览区两旁溪水奔流,青山环抱,遗迹遗址美不胜收。高岚自然风景区,无峰不奇,无石不异。境内100多处自然景观组成前十里画廊和后十里画廊,移步即换景。
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有的是稀有树种、珍禽异兽和神奇的地下溶洞。
与兴山密不可分的神农架更是大自然的杰作。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巴山脉东端,是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也是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更是罕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和华夏文明的历史观测点。上世纪80年代,有识之士致信邓小平同志,建言保护好神农架。在小平同志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艰苦努力,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网保护区。
就连兴山新县城也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但是,蔡亮,一个为兴山旅游事业而奔忙的工作人员,曾听到游客这样评价兴山旅游:“山水好看,山歌好听,山菜好吃,但重复单调也会形成审美疲劳。”
这样的评价让一门心思吸引游客的蔡亮们对兴山旅游有了醍醐灌顶的顿悟——旅游景点必须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让人产生流连忘返的感受。
兴山人聘请知名设计单位编制旅游整体开发战略规划。
他们建设生态公路,让人边走边欣赏风景和大自然的魅力。
他们深度开发高岚朝天吼漂流景区,打造中国中部水上训练和户外运动基地。朝天吼漂流,逐渐成为喜欢冒险、热爱运动的年轻人的热门旅游项目。今年夏天举行的全国自然水域漂流大赛,在组织专家综合比较多个地点后,把朝天吼漂流区定为两大漂流区之一。专家说,朝天吼漂流区具有山清水秀、河道宽阔、水流湍急、惊险刺激、水量适宜等赛场优势,两岸的青山倒映、层峦叠嶂、百鸟争鸣更使得这里成为漂流挑战赛的绝佳场所。
旅游资源升值,可持续否?
全国人大代表,兴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璋说,兴山旅游距离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尚有很大差距:一是尚未形成以旅游业为重点的产业群体;二是旅游产品基本以自然粗放的观光型为主,商务会展、休闲度假等高端产品的开发还有很大潜力;三是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现状依然存在;四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还不能满足需要。这都在影响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升值。
当李国璋剖析不足的时候,兴山人已经开始实施把旅游业打造成现代服务业的一系列“升值”行动——
开展“旅游行业管理年”活动,推行旅游标准化建设,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的步伐加快了。
旅游企业的各级干部率先受到了现代服务意识和专业培训。工作在旅游行业一线的导游和厨师在导游大赛和酒店技能大赛中水平得到提升,他们的转变使兴山旅游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焕然一新。
连山歌也在上水平,兴山县申报的“兴山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兴山人还将兴山围鼓、地花鼓、薅草锣鼓与兴山民歌有机组合,更丰富更有乡土味的民间艺术让游客耳目一新。
在李国璋看来,善用旅游资源,就是要让其可持续发挥作用和可持续升值。“只有科学发展的旅游业,才能让百姓不断获得实惠。”
李国璋的话,在兴山县水月寺镇高岚村村民黄梅孝家得到了初步印证。仅8月18日这一天,黄梅孝家就卖出了数百件漂流服、鞋具等,日收入近7000元。
据透露,到“十二五”末,兴山将实现全年接待旅游者8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4亿元以上,带动间接就业5000人以上。为了这个目标,李国璋黄梅孝们多么辛苦都高兴。
本报记者 董山峰 夏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