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让果农坐在地头收钱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3日 03版)
    果园边就是市场。本报记者 徐冶摄

        穿行于滇东北的群山中,最吸引目光的是绿色掩映下的栋栋青瓦白墙民居,“这是昭通新农村建设的缩影。”昭通市委副书记李勇介绍,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当地把集镇改造与异地安置相结合,让脱贫致富与文化建设齐迈进。

        昭通,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沿途形成许多通商集镇,后因线路变更而衰败。近些年来,随着交通建设和休闲旅游的日新月异,一些历史古镇得以恢复重建。“我们的古镇都在高山上,串连着城市与乡村,是当代旅游理想的中间地带。”盐津县委书记李疆说,针对县里的中和、豆沙关和普洱渡等古镇的修复,分别请专家学者规划设计,拓展文化内涵。现如今,古镇里的农户因地制宜,把山货土特产做成纪念品,传统手工艺培养了接班人。为了增强古镇的知名度,李疆正策划举办名镇书画笔会和新农村专题展览。

        赶了山路,脚带泥泞,一大早,魏爱华大嫂就坐进水富县太平乡政府的教室,参加县里举办的栽种葡萄培训班。课间,她高兴地向记者说:“老师讲课很在行,平常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培训3天,政府还管吃管住。”

        目前,太平乡的葡萄种植2000余亩,产量达160万斤,并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和注册商标。许多农家把葡萄地对外开放,依山而走的葡萄棚成了游人的宠儿。

        享有“樱桃之乡”美誉的鲁甸县小寨乡,今年依托10万亩经济林果成功举办了樱桃文化旅游节。近些年,县里结合扶贫整乡推进的步伐,根据小寨优势量身定制了发展经济林果与绿色旅游的项目,要求樱桃品质好,包装式样好,让果农坐在自家地头上就收钱。“一粒红樱桃引来5万多人!”记者随着鲁甸县委书记江先奎串村入户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农民穷有自然的原因,要脱贫就得多点文化创意,农村的面貌就会大变样了!

        本报记者 徐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