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 项锋)刚过立冬的北京,天气有些寒冷。同许多人一样,今年65岁的朱新福老人一大早便来到国家博物馆前排起队,等待参观“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他诞辰百年之际,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共同主办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通过大量翔实的图片和文献资料描绘出了一位爱党、爱国、爱民的大师风貌。“科学家有很多,但像钱老这样被广大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却不多,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他始终是一名人民的科学家。人民的科学家,人民当然爱!”看完展览,朱新福激动地说。
站在“人民科学家风范”展厅前,看着钱学森饱含深情,一笔一画认真撰写的厚厚一摞《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的手稿,人民日报社新入社记者吴撼地深有感触。她表示,在过完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记者节后来参观这个展览,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应该努力践行钱老这种‘爱国、爱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采访中带着感情去深入接触百姓,了解百姓的疾苦,做一名‘人民的记者’。”吴撼地说。
除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外,展厅里还有一群身穿绿色衣服的志愿者,她们是来自钱学森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自11月4日首展以来,志愿者吴怡雯和同学们已经连续当了6天的义务讲解员,平均每天接待近千名参观者,记不清讲解了多少场。但不管多累,她们脸上始终带着微笑。采访时,吴怡雯告诉记者,比起钱老那种不畏艰难、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她们吃这么一点苦,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