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能力有多强 舞台就有多大

    ——第四军医大学积极推行阳光选人用人擂台赛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1日 03版)

        “相比其他人,你的优势是什么?”“你当主任后,学科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10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室主任竞聘会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举行,49名竞聘者以“打擂”的方式,竞争14个科室主任、17个科室副主任的岗位。这是第四军医大学积极推行阳光选人用人政策的一个缩影。

        让能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舞台。翻看竞聘人员的基本情况,具有博士以上学历的占80%,有出国学习经历的占70%,非现役文职人员与军人同台竞争科室主任,成为此次“擂台赛”的一大亮点。竞聘者事先经过层层选拔,两次民主测评支持率不得低于60%,信息提前两周网上公示接受校内外监督,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临时评委库,竞聘开始一小时前随机抽取确定评委,“赛场”情况同步视频转播,“百人评审团”共同评议,网上投票,现场打分……

        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识马”

        过去,科室领导都是组织考核任命,常常是“铁交椅”一坐十几年,影响了年轻人才的培养使用,多名优秀骨干人才相继提出转业或调走。这种现象引起了校党委的深思,在广泛听取群众呼声,深入调研论证后,决定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识马”。

        为此,学校出台了《阳光用人十项规定》,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拟用干部岗位、条件、对象、程序、结果“五公开”。符合条件的竞聘者按照抽签顺序,进行个人述职、现场答辩,公开竞技,由学校常委、专家教授、机关干部组成的“百人评审团”现场评议,结果当场公布。

        “只有公开才能体现公正。阳光用人机制的核心,就是通过公开的办法选拔最优秀的人才,提高党委选人用人的质量和公信度。”学校政委戴旭光向记者介绍说。科室主任竞聘推行以来,该校136个有科研或临床任务的科室全部组织了“擂台”竞聘,参与人数400余名,172名年轻有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走上科室主任岗位。目前,科室主任队伍平均年龄由52.4岁下降到46岁,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由78%上升到89%,绝大多数拥有国外学习经历。

        由“近亲繁殖”到“筑巢引凤”

        公开竞聘、择优选拔犹如一股劲风,冲击着“论资排辈”、“近亲繁殖”的传统用人观念,为优秀人才搭起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广阔平台。2008年底,基础部按照校党委阳光用人的思路,打破干部资历、辈分,在学校率先实行竞争上岗,鼓励校内的优秀科技干部跨学科竞聘,破格提拔,大胆使用,激活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来自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的王瑞安教授,以出色表现竞聘当选科室主任后,当年就获得各类基金项目12项,经费超过700万元。留学英国7年的王庆怡,拥有约克大学、华威大学双硕士学位,她被学校的环境吸引,拒绝了许多大公司给予的高额年薪,欣然应聘非现役文职人员,因其工作表现突出,被评为全军优秀文职人员。从德国归来的李臻参加竞聘时,还是个33岁的讲师,问及有何感想,腼腆的李臻说:“我刚从国外回来,年纪轻轻就竞聘上国家重点学科的副主任,感谢阳光用人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干事业的舞台。”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学校推行科室主任公开竞聘制后,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和成功尝试。2010年,西京医院在科主任竞聘中,一次就拿出了16个科室36个正副主任岗位,选择了60名同志参与竞聘。唐都医院还把“阳光擂台”扩展到文职人员招聘。口腔医院推荐副院长和研究所所长,也让高级专家上擂台。这一体现校党委“阳光用人”思想的举措,不仅有效盘活了现有的人才资源,而且为高级人才的引进、保留、激励、管理开拓了一条新路子,为学科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36岁的西京医院麻醉科主任董海龙,通过“擂台”竞聘走上科领导岗位,成为学校最年轻的科室主任。2010年,他带领麻醉科拿下了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SCI论文近20篇,完成临床麻醉病例34000余例,达到历史新高。

        目前,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建设学科1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连续三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自国家设立科学进步奖以来的首个“三连冠”,连续四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发表SCI论文数量,均位居全国医科院校前茅,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今年,又有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评审,在全国医科院校中绝无仅有,创造了国内医科大学中令人赞叹的“四医大现象”。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智军 王立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