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漯河澎湃“融合”潮

    作者:李宝亮 邵天江 翟耀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1日 13版)

        河南漯河,中部经济崛起的桥头堡。如今,人们在这里随处都能感受到一种澎湃的军民融合热潮。这一切,得益于“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先进理论的忠诚实践者——漯河市委书记靳克文。

        最大的“基础工程”

        靳克文常说:“这工程,那工程,军地融合发展是最大的基础工程。”任市长、书记九年来,靳克文年年让军分区牵头,对全市驻军的“军事训练、基础设施、人才生成、生活保障、装备改善”等五大类问题进行调查论证,搜集整理部队官兵对地方党委政府在支持国防建设上有哪些意见要求。

        根据他的建议,漯河军分区会同地方,认真制定“军地快速动员应急条例”、“军事设施保护和促进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若干问题规定”等7条军民融合法规性文件,同时配套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3项保障制度。

        各级都“动”起来

        对漯河市军地融合的评价,漯河军分区司令员李远征、政委余丰立用一个字来概括:“深!”

        近两年,漯河市划拨完成部队战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完成驻军部队战备桥的整修加固;完成驻军部队通信线路的升级改造。在建设现代化交通体系上,漯河市为部队新修进出营区道路76公里,驻军所有进出口道路全部达到国家高等级公路标准;在建设现代化保障体系上,驻漯部队全部实现社会化保障;在建设现代化文化体系上,为驻军部队援建图书室6个。

        围绕军地融合,漯河市各级都“动”了起来。漯河大学等7所高校与驻军部队签订联合育才协议,每半年接收一批官兵到院校轮训,重点学习数据库开发、网络工程、信号分析等部队急需的信息技术知识;漯河市人防、应急办、气象局等部门与驻军部队建立了空情预警、情报侦察、气候分析等军地信息化指挥平台,与人防预警、空中预警和空中侦察为一体的军地联合指挥系统。

        地方和驻军共谋发展,遵循的是“融合发展、军地双赢”思路。比如,驻漯河军分区在研发军事地理应用系统时,专门增加地方地质灾害预防应急传输芯片;市人防办在新建应急指挥中心时,首先考虑的是与军分区实现“军地一体、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漯河模式”闻名全国

        从党的“十七大”到今年的“七一”讲话精神,胡总书记始终关注着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靳克文认为,地方党委政府在这方面要有所作为。

        而今,部队装备更新快,信息化发展快,人才缺乏制约了新战斗力的生成提高。靳克文就协调市科委、电信、移动公司等多家单位,成立“科技拥军服务站”,专门负责帮助驻地部队解决科研立项、攻关解难、技术保障及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困难。

        得知驻军要加大社会化保障改革力度,靳克文马上组织驻军与地方民政、粮食、卫生、物价、商业等部门一道,召开协调会,达成军地合作协议12项。济南军区“副食品动员保障中心”现场会,是去年漯河市承办的一项大的军事活动。在任务部署会上,靳克文拍板:今后,凡事关战斗力生成转变的事,军分区有“参与企业生产方案、食品质量的审核权,依照法规和计划对加工食品的征用权、相关技术保障力量的动员权”。

        “漯河作为全国人防、要防城市和联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交通、通信枢纽中心,支持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更有特殊意义!”在他协调下,“企业行业对口储备、重要方向重点储备、预定地域属地储备”的食品物资储备“漯河模式”,闻名全国。今年,他根据战时动员体制,在原有食品物资储备的基础上,又新建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储备区11个,拥有7大类千余种物资器材的储备库39座,能够随时随地确保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所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