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是中国人近百年的追求,也是几代江苏人的奋斗目标。现在,这个“百年追求”有可能即将在江苏率先梦圆。近日,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在十年内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率先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江苏眼下的发展情况是,2/3的县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剩下的9年时间里,要把1/3的县建成小康社会,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而这个目标,江苏“跳起来够一够”就可以实现。
法国政治学家让·莫内曾说过,现代化的关键是化人。那么,江苏圆梦的核心动力是什么?经过深入采访后记者发现,以“爱国、守法、诚信、友善”为内核的“江苏精神”是江苏不断领先的动力之源,也是渗透在江苏人血脉里的精神特质。
爱国,一种执著的行动
就在记者发稿时,江苏省委、省政府向新疆伊犁州地震灾区发出了慰问电,并决定捐款500万元。对江苏来说,做救援排头兵已是多年的执著行动,从援藏、援疆到汶川地震救灾,江苏始终走在全国救援前线,践行着放眼天下、胸怀祖国的情怀。如今,江苏先后派出2000多名干部进藏工作,仅支援拉萨的资金、物资总值就达10亿元。新疆伊犁和克州相继成了江苏的第14、15个市,江苏人常说:“西藏的事就是江苏的事,新疆的事也是江苏的事,我们都作为自己的事来办!”
4年前,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做客央视与小崔共切“财政蛋糕”,李源潮切好蛋糕后说:“现在蛋糕形成了一个60%和40%的比率,60%的财政收入是上交国家的!”简短的一句话,却让现场观众甚是吃惊。然而,这对于江苏人来说,一点都不惊讶。多少年来,江苏支持国家、为国家作贡献的理念始终未变,直到今天,创造了全国1/10财政收入的江苏,依然践行着传承下来的精神。“这是我们江苏人应有的全局观念,江苏要成为为国家富强作更大贡献的省份。”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对记者说。
江苏不仅在经济上为国家贡献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贡献,更是功不可没。顾芗捧得第六个“梅花奖”,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获得茅盾文学奖,电影《辛亥革命》好评如潮,电视剧《你是我的幸福》成为热点……这些优秀作品不仅为江苏,也为全国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守法,一种生活的习惯
经济发展阔步走在全国前列的同时,江苏的平安指数也一样领先全国。2010年6月,中央综治办对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9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结果进行了通报,江苏位居全国第一,至此,江苏已连续5年蝉联冠军。此外,自2003年国家统计局开展全国公众安全感抽样入户调查以来,江苏省公众安全感一直位列全国第一。
正是平安的环境,让江苏得到了更多投资发展的机遇。台湾商人来江苏投资时,曾这样解释落户江苏的原因:“江苏社会和谐,公民守法;江苏平安,案件少;江苏人文化底蕴深厚,有共同语言;江苏人清廉,投资放心。”短短几句话,却字字流露出对江苏人守法护法精神的中肯。截至2010年底,江苏实有外资企业法人39208户,投资总额5081亿美元、注册资本2739亿美元。“毫不夸张地说,是外资投资为江苏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良好的法治环境恰恰是外资进入江苏的根本所在。”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对此深有感触。
网民“铃薯条”在网上留言:我是深圳人,三年前来到南京上大学,到目前为止都没有遇到过小偷,大街上有警察巡逻,很有安全感。
诚信,一条做人的底线
何为“一诺千金”?南京人王玉军用行动给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如果谁在战场上光荣了,另一个人必须把对方父母看作自己的父母,替牺牲的战友尽孝道!”这是1986年底,王玉军和战友吴建林在老山前线的生死战场上,立下的约定。然而,就为一句简单的承诺,王玉军花了23年时间坚守。23年里,老人家中的大事小事,王玉军始终尽心尽力,从不抱怨,默默承担着“儿子”的责任。“这是对战友的承诺,我必须兑现!”王玉军态度坚定。
扬州市丁沟镇环卫所女工龚文凤在当地成就了一段佳话。2010年7月6日凌晨3点多,正清扫马路的龚文凤发现了装有身份证和1.45万元现金的小黑包,几经周折找到失主后,龚文凤立刻通知其前来认领。“诚信是金,‘诚信江苏人’让我们都乐意和江苏人打交道。”失主感激地说。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江苏人心底生根发芽,像王玉军、龚文凤一样视诚信为做人准则的事迹在江苏不胜枚举:面对5000万元巨奖,果断通知彩民前来领奖的福彩投注站销售员汪东奇;不仅救人,而且无偿供应被救者女儿上学的陆明才老人……显然,诚信已成为“江苏精神”的最美音符,跃动在江苏人内心深处。
友善,一份浓郁的情怀
走在江苏大街小巷,道路幽雅整洁,交通井然有序,令人顿觉清爽。公交车上,乘客微笑让座。人行道上,路人主动帮扶弱者,俨然一幅和谐美景。如果说,这一幕幕场景是江苏美景的构成元素,那么,友善便是多彩的画笔,为画卷勾勒出斑斓的色彩。
俗话说,邻居好,赛金宝。江苏扬州市开发区文汇街道梅苑社区的知名医生,自发组织了“社区名医志愿服务队”,4年来,他们为左邻右舍提供免费医疗保健服务,让“看病难,看病贵”不再是社区群体的困扰。如今,志愿服务的理念在梅苑社区悄悄蔓延,催生出了“名教师服务队”、“名律师服务队”,社区里邻里守望相助已蔚然成风。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友善,正以春雨般的情怀,无声浸润着江苏的各个角落。苏州市吉庆社区的张云泉师傅,癌症病情稍有好转后,便义务帮社区内外的居民修理电器,一修就是37年。37年里,张云泉为左邻右舍做了四五千件好事儿,成了社区里的“活雷锋”,也正是在张云泉的感染下,吉庆社区有了一个自己的爱心品牌——“TT3.5”(天天都是学雷锋日)。张家港常青藤实验中学年仅15岁的学生郭秦,从7岁起,就用自己课余文学创作所获得的奖金和稿费捐助贫困学生,目前,她已经为100多名贫困学子捐出了8万多元的善款。
“只有人们彼此友善,大家才能和谐相处,社会方能焕发生机。”谈及友善,“江苏精神”专家组成员、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告诉记者,“‘江苏精神’中的友善‘火种’在当下已成燎原之势。”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夏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