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上饶云碧峰国家级森林公园,每天早上有上万人爬山、锻炼身体。锻炼之余,许多市民经常在公园门口或长塘桥上,互相聊天、交流,或拉家常,或论时事,或讲政策,于是这里成了一个重要的“民声场”。
“民声场”中听民声,不尽舆情滚滚来。这些“民声”中,既有“大”的,如“生活难”、“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也有“小”的,群众生活中的日常琐事。然而,无论大事小事,重视起来并积极加以解决,群众就会时时处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这个“民声场”中,每个党员干部都可以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员、人民群众的服务员、社会矛盾的调解员。
每个地方都有这样的“民声场”。老百姓能不能与领导干部讲真心话,要看这个干部有没有亲和力,要看其是否降低“身段”。学会微笑,用心体会群众的思想感情,真心想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才会把干部当成好朋友,讲真话。这就涉及到做群众工作的艺术和文化。
“民声场”中民声多,党员干部要融入。虽然现在党政干部的学历普遍增高了,但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不会做群众工作的就是“小学生”。我们要有这样一种“本领恐慌”、“能力危机”,在“民声场”中以虚心换真情。不仅要平等交流,还要善于从那些带剌的、不合胃口的牢骚话中发掘出闪光点来;不仅要倾听那些“小人物”的意见,还要善于把那些“臭皮匠”的点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唐代李峤有一首《中秋夜》:“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做群众工作,一定不能轻视差异性。在“民声场”中,特别需要尊重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在思想状况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唯此,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党员干部要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用心体验他们的生活状态,用心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了心。这样,群众的想法就会在轻松的倾诉中表达,群众的情绪就会在真挚的交流中理顺,群众的怨气就会在有效的疏导中化解。
党员干部深入“民声场”,与群众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发自内心体会群众的疾苦,创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水平都不高,但是社会矛盾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大家收入平均。现在的生活水平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但一些矛盾凸显,问题就出在贫富悬殊过大,很多方面有失公平。所以,应该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群众工作的突出位置。
“民声场”中看民心,党员干部要用真心。党员干部经常深入“民声场”,主动在“民声场”中交布衣朋友,无疑就获得了一把做好群众工作、解开群众“心锁”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