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9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作者:李建华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9日 14版)
    资料图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括提炼,是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的坚实基础,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精神内核,是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具有数万亿美元GDP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备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到成为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举足轻重角色的国家。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都与国家社会现实相结合,指导我国人民解决重大问题,完成历史使命。而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样、复杂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种文化、观念也大量涌入,进行着交汇与碰撞;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落后的思想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下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巨大挑战。如果缺乏坚强的价值信念和有力的价值引导,这些思想就会侵蚀人们的头脑,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威胁社会的和谐健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对于中华民族未来前景的重大意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我们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具有坚定的价值信念,才能抵御不良文化、观念的侵扰和腐蚀。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我们国家在任何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都能正确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了民族团结的力量。身为炎黄子孙,不论身处何地,不论相互之间有着何种背景、经历等方面的差异,都无法改变我们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气质。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仁爱、礼义等传统观念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淌在每位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这些有着深刻底蕴的文化观念是最为重要的民族文化标志,也是所有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身份标识。爱国主义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的存在,中华民族才能够在各种苦难之中巍然屹立,历经劫难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为中华儿女提供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纽带:随着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炎黄子孙也更多地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也许,如今的人们较以往有着更为多元的个体特征,但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文化气质,却是为大家所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爱国主义等中华文化精髓就如血缘一样,连接着所有同根同源的中华同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本质的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世界的发展较以往任何时候都蓬勃、迅速。知识化、信息化成为当前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现代国家的竞争已经演变成知识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谋求优势地位的主要途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抛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知识、经济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而全球经济的纽带让所有国家在相互之间结成深度的经济联系,并且不可避免地卷入国际竞争之中。这种联系和竞争,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占据知识、技术的制高点。改革创新充分彰显了当今世界的时代气息,将为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注入活力与魄力。改革意味着能够吸收、采纳、学习一切先进的知识、技术、文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社会生活和国际竞争之中。创新则要求我们勇于开拓、勇于进取,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我国不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要引领世界的变革,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改革创新已经深刻融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之中,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国家的强大不仅需要经济、军事等物质领域的支持,更需要民族文化、思想道德的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伦理美德与现代公民道德相结合的伦理价值观念体系,旗帜鲜明地指明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道德价值追求,为社会成员作出道德判断、选择道德行为提供价值依据和具体的原则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将有助于培养具备高尚人格和道德理想的社会公民。培育公民道德、增强公民的道德责任感是构建、维系良好社会秩序,优化社会道德氛围的重要工作。我国近来所出现的公共道德事件更是显现出社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扬弃和精炼概括,又融入了公民社会的道德要求,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引领。只有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国家公民,才能完善公民社会的道德建设。形成健康的道德风尚,将促进我国社会正义的实现,为社会和谐和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践行研究”首席专家、中南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