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十几年的治学历程中,有幸三次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而且都与祖父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有关,分别是“朱光潜《道德经》集注与中国传统美学”、“论朱光潜边缘美学体系”、“西方美学中国化——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第三项研究于2006年立项,已取得45万字的成果,目前以优秀等级结项。下面就重点谈谈我的第三项研究。
“西方美学中国化——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分三个部分:一是梳理朱光潜美学的思想渊源,二是分析朱光潜三个时期代表性的美学文本,三是重新阐述朱光潜美学理论体系及其当代价值。在吸取了叶朗、阎国忠、凌继尧、肖鹰、钱念孙、商金林、蒯大申、朱式蓉等学者研究朱光潜的积极成果基础上,将朱光潜美学置于美学学科全球化和20世纪中国美学本土化的进程中来考察,从而揭示出朱光潜美学体系是如何立足于中国立场、把西方的科学精神和中土传统的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其天资与涵养,把他对人生的“欣”与“慨”熔铸成一幅幅情与理交织的篇章。朱光潜美学既不同于传统美学形态,也不是西方美学的翻版。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厚古薄今、厚今薄古都不足以道明他的美学。他的美学是不标古今中外、某宗某派,而是在浩瀚的中外典籍中,从容取舍,左右逢源,为我所用,真正以“六经注我”的气度重建了一个“中西互为体用”的新美学体系。
在这项成果中,我对朱光潜美学的意蕴及其价值作了深入剖析和揭示,认为朱光潜美学有若干研究成果值得注意:其一,美既不在物,也不在心;既非单纯客观,又非单纯主观;它是主客观的统一。“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是一个不断变化、生成,不断有新内容充实的命题,此命题恰恰展现了朱光潜努力突破西方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架,寻求在中国“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框架下,整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以及西方美学的一切积极成果,熔铸新型美学系统的艰辛历程。其二,美学属于人文科学,它研究的是一个“整全的人”(科学的人、美感的人、伦理的人的统一)。因此,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其三,朱光潜把中国传统以伦理为本位的人文精神很好地和艺术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人生艺术化”口号(朱自清认为这是朱光潜“最重要的理论”)。其四,朱光潜改造了克罗齐的“直觉”说,把艺术直觉看做是熔铸知觉、直觉、概念于一炉的“想象”。同时,他还把“直觉”看做是“情趣”和“意象”的契合(就是美)。他用这“情趣”和“意象”的“二元”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对中国古典诗词作了科学的说明,实现了把旧有的“诗话”、“诗式”提升到“诗的科学”的愿望,并产生了那本不朽的《诗论》大作。其五,朱光潜认为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劳动与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的实践观点是美学一大“翻天覆地”的变革,朱光潜追随这一观点,进一步提出美学要从认识论的圈子里走出来,使之融入社会历史的领域。这也是他晚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将维柯“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这一观点和马克思的实践观以及中国传统“知行合一”观统合在一起的理论架构的努力。
作为20世纪西方美学中国化的典型学案,朱光潜美学试图融汇中西智慧,再造以共同人性为基础的“美的科学”。然而,由于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众多美学思想家的理论,在融合取舍、补苴罅漏的调和折衷过程中,也不免会出现如直觉与联想的矛盾,道德精神(审美功利主义)与艺术自主(审美自由主义)的矛盾,美学的本土性(特殊性)与全球化(普遍性)的矛盾等等。但是,对于这些矛盾我们要正视它,而不是“绕开它”——我们要从朱光潜所面临的理论视域和问题意识出发,结合当今世界美学发展的大趋势,认真清理,从而催生出新的美学生长点。而作为反映朱光潜美学面貌和特色所表现出来的美学上的科学精神、学术上的世界主义、文化上的中国立场,依然适用于当今的中国美学建构的大方向。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美学中国化——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负责人、安徽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