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9日 星期三

    钢铁中的柔情

    ——影片《铁人王进喜》简评

    作者:四 月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9日 13版)
    电影《铁人王进喜》剧照

        前有《创业》后有《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家喻户晓。《铁人王进喜》已经是第三次将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搬上银幕了。一个英模人物为何让艺术家们如此青睐?这一个王进喜又与此前电影中的王进喜们有何区别?这让观众感到十分好奇。当电影落幕后,观众得到了答案也得到了艺术和精神的双重享受。“铁人”电影之所以能够常拍常新,成为一种电影现象,就在于主人公王进喜身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和爱国爱岗的精神是历久弥新的,不论在何时代都永不过时。

        新片《铁人王进喜》在叙事结构上别具匠心,编导们设计了美国女记者露西这个人物,她的追问成就了整部电影的线索,美国女记者所关心的恰恰也是观众急于得知的:王进喜的团队在设备、技术不如人的情况下为何能够打破美国石油大王的纪录?王进喜的斗志源于何处?他缘何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成为“铁人”?今天的观众得以跟随露西探访的足迹看到不同时期,性格不断发展的王进喜,完成了从印象的王进喜到真实的王进喜的探寻。在影片《铁人王进喜》中,王进喜的形象是纵深的、多层次的。通过露西的视角:过去与现在,中国与外国,个人叙事与国家命运融合在了一起,王进喜的精神力量得以穿越了时空,震撼人心。

        《铁人王进喜》的主创是怀着敬意塑造了一个具有钢铁意志和钢铁灵魂的王进喜形象,影片中的王进喜是一个勇者,勇于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恶劣环境中带领团队挑战自我,赶超世界纪录,勇于在“文革”中不畏压迫私藏队中的数据册,为大庆后来的发展保留宝贵的资料;他还是一个智者,善于总结他国成功的经验,转换为自身前进的动力,善于在失败中自我批评,从一味强调赶超他人到看到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他更是一个仁者,乐于对妻子、孩子、朋友、徒弟付出,用人格魅力将身边的人团结在一起,宽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王进喜不仅是一位在工作上充满激情的石油工人,一位坚持理想、信仰的老党员,更是一位在对待年轻一辈不乏温情的长者,对家人充满关爱的好父亲,因此《铁人王进喜》在向观众展现永不过时的铁人精神的同时,亦用充满生活气息的丰富细节描绘出一个回到人性的柔软的铁人,使他更为饱满可亲。比如影片中有这样的细节:为因事故住院的徒弟找冰,王进喜不惜长途跋涉;得知自己患重病,不能守护妻子,为一直默默支持他任劳任怨的妻子洗脚;在自己贫病交加时,还为油田的女技术员送去温暖的毛皮褥垫……正是在扎实的细节堆积中,这位铁人的形象被一点点树立起来,树立在观众心中,他钢铁中的柔肠,他在大是大非前永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让人难以忘怀。

        《铁人王进喜》的整体风格是纪实的。影片中的事件全部来源于真实,从摄影到人物造型都散发出质朴之美,将纪录片与影片情节融合的尝试亦将这一特点进一步加强。王进喜的扮演者张志忠的表演生动、丰满,演活了铁人豪爽、坚定、充满力量的性格,在许多段落的处理上举重若轻,极为传神。这种真实的质感有别于此前同类电影,也是《铁人王进喜》最难能可贵之处。

        《铁人王进喜》也是大庆人首次用自己的视角去表现大庆的铁人,编剧马岱山就是大庆人,他怀着对王进喜的崇敬之情创作剧本近十年,进行过多次修改,期间历经筹资困难、立项受阻、题材撞车等多重难题,但他怀着不屈不挠、越挫越勇的铁人精神,在大庆政府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厂长宋江波等艺术家们的帮助下完成了这部作品。可以说《铁人王进喜》的创作过程本身也诠释了今天的大庆精神——坚定不移的钢铁精神,有情有义的人文关怀、团结一致不畏困难的奋斗精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