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8日 星期二

    土籍劳工推动德国火车头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8日 08版)

        今年10月是德国与土耳其签署招聘劳动力协议50周年。目前在德国的土耳其移民已达250万人,穆斯林民族能否融入德国一直是德国热议的话题。

        二战以降,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德国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上世纪60年代初,创造着“经济奇迹”的德国劳动力匮乏,开始有计划地从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土耳其招募劳工。1961年10月30日,德土两国政府签署了劳动力招聘协议,首批7000名土耳其劳工乘专列抵达慕尼黑。协议规定,土耳其工人在德工作年满两年后必须返回土耳其。第一批来德的土籍工人最大的梦想是赚够回国能买汽车买房的钱。然而,每小时2.28马克的工资与他们的“淘金梦”相距甚远,自然想多干一段时间。同时,德国雇主看到土籍劳工肯卖力气,也虚心好学,许多人很快成为熟练技工,为创造更多价值,也舍不得放他们走。因此,土籍工人的劳动许可被无限期延长。此后,大量土籍劳工的亲属来德团聚。伊斯坦布尔开往德国的专列从最初的每周两班发展到1968年后的每天一班。如今,生活在德国的250多万土耳其人中,有近60万人已取得德国国籍。

        1973年,受石油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联邦德国政府决定取消招聘所有外籍劳工的规定。时任总理勃兰特在政府声明中表示,德国社会要认真考虑是否到了接收外籍劳工的极限。1982年,时任德国总理科尔在他的首次政府声明中就宣告,要采取严格的移民政策,控制外国人的数量。他甚至声称,“不能让我们的国家变成移民国家”。此后,德国的外国人移民法规定变得更加严格,德国不再允许拥有双重国籍,移民必须学习德语,亲属来德家庭团聚和外国人入籍都变得更难了。

        从第一批土籍劳工算起,在德国的土耳其人已经有了第四代,但他们与德国的融合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土耳其人在德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族裔群体。他们大多生活在封闭、保守的圈子里,很多土耳其人来德40年还不会讲德语。土籍劳工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当德国经济出现问题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往往是土籍工人。德国目前的失业率为6%,而在德土耳其人的失业率却高达19%,生活在首都柏林的土耳其人的失业率更是高达38%。由于历史原因和民族特性,德国人对外国人的包容性不强。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的仇外情绪不断扩大,诸如“土耳其人滚回去”的标语到处可见。在莫尔恩和佐林根,曾发生针对土移民的纵火袭击案,烧死多人。

        但谁也无法否认,在德的土耳其人对德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对德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有很大贡献。在德国,劳动强度大、又脏又累的工作几乎都由土耳其人在承担。一份官方的调查表明,如果土耳其人全部返回家乡,德国各城市的城市清洁、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都将瘫痪。土耳其人在德国开设了5万家中小企业,每年向德国财政上交的税款高达40亿欧元。对德国社会生产总值的贡献达400多亿欧元。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在“德国—土耳其招聘(劳工)协议”签署50周年举行的庆祝活动上也强调说,土耳其劳工对德国的福祉作出了贡献,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本报柏林11月6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 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