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8日 星期二

    用什么诠释爱与责任

    ——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透视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8日 06版)
    CFP

        在网络上“偷菜”,在现实中却没见过庄稼;熟悉各种科幻游戏,却少了和朋友相处的时间……在网络发达、物质丰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持什么样的道德态度和道德文化?近日北大学生网祭“阳光大厨”、“校长撑腰体”等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当代大学生是关心社会疾苦、充满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的一代人。

        网祭“阳光大厨”:

        普通人之间温暖绵长的关怀

        近日,一篇名为《再见,大厨师》的帖子在北大BBS未名站和人人网上流传,文中称北大农园食堂二层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李建华师傅不久前因脑溢血不治身亡。许多网友跟帖怀念,并有学生自发为其家人捐款。

        “看到李师傅突然去世的消息,眼泪一下就掉了下来。”因为他是一个“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让人感觉温暖和愉快”的大厨,有同学这样说。

        李师傅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进城打工者,2006年开始在北大农园做厨师,在网络上关于李师傅的点评里,他做的“小鸡炖蘑菇”以最多的推荐数名列北大农园餐厅推荐菜第一名。

        写文纪念、募集、为募集活动做志愿者……北大学子用自己的方式感怀这位能做出精彩“小鸡炖蘑菇”的普通师傅。

        “如果你也听说过他,如果你也曾经被他阳光的笑容和亲切的东北口音的问候鼓励,如果你也认同他坚持了一份美好的事业,如果你也觉得他的精神在人情淡漠的大机器社会十足珍贵,那么希望你可以加入我们,延续生命的意义。”北大人在募集的文章中这样写到。

        “校长撑腰体”:

        构建高尚道德不要抱怨要支撑

        “校长撑腰体”是近日始于北大的另一个网络热点话题。

        好心搀扶路边摔倒的老人、交通事故受害者却被指控为肇事者讹诈的新闻时有耳闻,很多人因此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都选择假装没看见。“你是A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A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A大替你赔偿!” 近日,类似于这样结构的句子迅速走红网络,得到数万网友的热情转发,被称作“校长撑腰体”。

        据了解,该帖的原版出自北大副校长吴志攀9月21日在北大各院系及行业校友会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号召“向所有北大校友提出倡议,鼓励校友讲诚信、做好事,如果中间发生风险,北大无偿提供法律支持,如果败诉要赔偿,北大出20万元,其他的由校友募集支持。”此言论一经微博发出,就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

        众多高校学子纷纷模仿这一句式,套上不同高校的校长,依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创作了版本各异的“校长撑腰体”,“替”校长们表态,为学生们扶助孤老“撑腰”。点开每一所高校的论坛,几乎都能看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校长撑腰体”一次又一次地被转发置顶。法律系的法律援助、新闻系的舆论支持、商学院的赔付核算……几乎所有校园资源都被学子们高度整合,体现了鼓舞大家与人为善、弘扬道德风气的执著追求。

        一看到母校版本的“校长撑腰体”,北京大学的学生李兮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转发:“看似轻松的顶帖转发,代表的是我们扶助弱小的态度和承诺。见到人有困难就应该去帮扶,我相信我身边的同学都会这样做。”

        对冷漠说“不”:

        象牙塔的寓意不是封闭,而是高度

        感怀身边的普通人、对冷漠说“不”,大学生自发的行动让充满“道德焦虑感”的网络感觉到来自象牙塔的温暖、柔软和力量。

        面对大学生的鲜明态度,不少网友也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纷纷表示“‘校长撑腰体’这种积极健康的道德引导彰显着弘扬善行、传递善意的强大力量,新时期的大学生就应该是这样!”

        转发、置顶、呼告……最初的热切过后,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思考“阳光大厨”、“校长撑腰体”背后的道德诉求,倡导责任、拒绝冷漠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最亮的色彩。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平台在校内开展道德建设的大讨论,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活动。

        网祭“阳光大厨”、“校长撑腰体”引领的道德思考热潮在高校、在青年中的首先迸发并不奇怪。

        “多样化文化背景之下,无论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还是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对高校德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贵贤告诉记者:“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讲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让其真正成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在朴素甚至略显“套路”的话语背后,是课堂下老师勤学苦练不断充电,课堂上鲜活生动的事例让人信服,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触摸现实,以大事件为契机进行思政教育使政治课老师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高雅艺术频进校园,“自强之星”评选、“希望之星”评选、丰富多彩的社团建设、人文讲座座无虚席、“全国道德模范首都高校巡讲座谈会”场场爆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充满浮躁和利欲的社会心态中,象牙塔中的青年始终在默默坚持自己应有的品质:温润、圣洁和高度,而不是封闭与冷漠。

        李大钊先生曾寄语青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社会与公众对大学所承载的道德文化一直具有极高的认可与期望,先进的大学道德文化对整个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都具有引领与鼓舞作用,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会爱与责任”也一直是高校德育最美好的愿景。现在,我们有理由说:“当代大学生,很棒。”

        本报记者 李玉兰  本报通讯员 邓 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