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7日 星期一

    对拔尖创新人才要早发现早培养

    刘彭芝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07日   16 版)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造就宏大的人才队伍。而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意义十分重大。至今,我国还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没有乔布斯这样的拔尖创新人才。我相信,在中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人,除了我之外,肯定还多得数不清。

        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我谈三点体会。

        从宏观数字和行业个案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据科技部研究,2002-2006年,在世界一流科学家中,我国有112人入选,仅占总数的4.2%,是美国的1/10。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下属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担任领导职务的9073名科学家中,我国仅有206人,占2.3%,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中担任主席的仅1人,在二级组织中担任主席的仅24人。据估算,目前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仅一万人左右。 

        在1980年到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鲁斯卡奖、伽德纳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图灵奖、日本国际奖、京都奖这八项国际科技大奖的497名科学家中,没有一名中国国籍的科学家。

        宏观情况如此,我们再来看具体行业的个案。

        我国各个传统工科专业都面临着院士级、大师级尖子人才奇缺和后继乏人的局面。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太行”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院士至今才5人,且年龄偏大,最年轻的也是年满70岁的老人。在一些庞大的产业,院士人数少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2009年我国汽车年产销跃居世界第一,但全国汽车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仅2名。引起中央高度关注的煤矿安全问题,灾难频发,触目惊心,但全国从事煤矿安全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仅1名。

        我想,任何一个中国人看到这种情况数字,不会无动于衷。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抓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也要抓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缺乏拔尖创新人才,缺乏领军人物和核心人物,我们终究难以成为创新型国家,形成强大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发达国家和金砖四国的做法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微软的盖茨、苹果的乔布斯都是大学没读完,但不讲他们创业前读的都是好学校;人们也常讲许多大科学家都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但不讲他们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良好的教育,不一定就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但拔尖创新人才,一定得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比晚发现好,早培养比晚培养好。

        在这一点上,许多发达国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见识早、动手快、措施实。

        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案,要求联邦政府提供资金培育数学、科学和外语等天才学生。1978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天才儿童教育法》,之后多次出台法案进行强调。目前,美国各州都施行天才教育计划,并有各种方案模式。 

        德国于1985年在联邦政府设置天才教育署,慕尼黑大学等也开设天才教育课程,培养天才教育师资,各地天才学生课后研习和夏令营活动广泛展开。  

        韩国于1999年通过《英才教育振兴法》,之后多次颁布相关法令。在高中阶段,还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设立了科技高中等专门培养机构。

        印度设有专门的“天才儿童学校”,目前共有500多所,学生食宿在校,一切生活和学习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

        英国的天才教育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从2000年起,英国教育和技能部通过将“城市精英”、“精英组”和“精英挑战”等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项目引入1000多所中学、500多所小学和100多所大学预科学校。全国每所学校都要确定天才儿童名单,制定天才儿童培养的计划和政策。

        另外,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都有专门的法规和措施保证天才儿童得到早期培养。 

        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在创新型教育;建设创新型教育,要从中小幼抓起。这方面,我们虽然落后了,但也看到希望了。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明确提出要求。我们期待,在这个顶层设计出台后,能有刚性的政策和具体的措施尽快陆续出台。

        旗帜鲜明地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既是个“知”的问题,更是个“行”的问题。当前,实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知行合一,需要在几个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

        第一,要有战略思维。邓小平同志27年前说过一句名言。他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我国的信息化技术能用20多年的时间走过别的国家半个多世纪的路程,不能不归功于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

        面对“钱学森之问”,许多人眼睛向上看,盯着大学,这当然没有错。但盯着大学的同时,不能忘了中学。这就像一个人吃饭,吃到第二个馒头饱了,但不能忘掉第一个馒头的作用。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来说,中小幼的早期培养,就是他的第一个馒头,没有这第一个馒头,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二,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人的资质秉赋是有差别的,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奇秉异赋的儿童。承认这种差别,是实事求是;对超常儿童实施超常教育,也是实事求是。有人对超常儿童教育心存顾虑,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心存顾虑,主要是担心影响教育公平,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其实,教育公平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实现教育均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第二个层面,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最适合他的教育。第一个层面是基本的教育公平,第二个层面是高级的教育公平。我们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既要立足基本,也要立意高远。

        第三,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给超常儿童以超常教育,不就是“因材施教”吗?毫无疑问,中国教育今后的发展主题,肯定是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们来看权威定义。《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重视和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中善于抓重点的体现,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有突破出成效的最佳抓手。我们支持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应该旗帜鲜明,理直气壮。

        第四,上下互动,左右联动,良性循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上有政府支持,下有学校实践,必须小学、中学、大学全线贯能,这就是上下互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是所有有条件的学校一起努力,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这就是左右联动。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才能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形成之日,就是中国的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出头之日。让我们共同为形成这个无比美好的“环”而努力。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