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7日 星期一

    天津滨海新区:

    为外来务工人员安家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07日   10 版)

        随着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口也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超过100万人。如何管理好、服务好百万流动大军,成为新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大课题。 

        “蓝领公寓”能圆梦

        提起今年的中秋节,34岁的湖北籍打工者方冬玉眉宇间充满喜悦:“过得比在家都爽!”

        方冬玉是去年底随上海建工集团来到滨海新区的。走进于家堡建设工地的“建设者之家”,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我打工15年,到过20多个城市,还从没见过这么高档的农民工社区!”

        “建设者之家”是可容纳8000人的“蓝领公寓”,所有房间都由各建设单位统一承租,农民工在此居住并不需要缴纳住宿费。公寓内银行、超市、阅览室、网吧、医院等各种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中秋节期间,这里专门开设了近百间“探亲房”,让这些来自异乡的务工者与家人团聚。那几天,方冬玉陪妻儿逛津城,和工友一起上网、打篮球,晚上聚在广场上的巨型银幕前观看中秋晚会,过得别提多开心了!

        如今,滨海新区已为外来务工人员建成30多处“蓝领公寓”,总面积逾百万平方米。这些公寓不光居住环境安全舒适,还提供医疗、文化、法律等全方位服务。    

        对郑高峰来说,“蓝领公寓”不只是人生的驿站。今年4月22日,是他毕生难忘的日子——滨海新区公安局户政处的民警给他送来了“天津市户口准迁证”,常年漂泊的他终于在滨海新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温暖港湾”。郑高峰的幸运缘于他获得了“优秀外来建设者”的荣誉。自2010年开始,滨海新区每年评选表彰1000名优秀外来建设者,解决他们在津的落户问题,并为其中一些人提供保障性住房。他们在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社保统筹、民政救助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去年评选出来的首批1000名“优秀外来建设者”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涉及9种行业88个企业。

        暂住变常住,奋斗能成功。每一个踏进滨海新区这片热土的外来建设者,心中都怀着一个美好的梦。滨海新区通过构建拴心留人的和谐劳动关系,正在帮助百万流动劳动大军在新区圆梦。

        “滨海模式”最关情

        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真正在新区安居乐业,滨海新区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探索创立了享誉全国的“滨海模式”。

        用好环境吸引务工者,用好待遇留住务工者,在滨海新区已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共识。他们出台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政府依法调整和劳资双方自主协调相结合的机制,以规范劳动关系为基础,以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为重点,以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警处置体系为保障,形成了政府指导、面向企业和劳动者的“双向服务、双向维权、双向监管”的工作格局,建立起了区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推进、工会积极主动、各方密切配合、职工广泛参与的“四级联动”体系。

        42岁的邢恩洪十年前从山东老家来津摆摊卖菜,如今是康翠社区业主委员会副主任。康翠社区的流动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1/3,曾经是环境差、人员杂、管理乱的社区。为了改变面貌,社区开展了“农民工社会融入项目”,变管理为服务,并积极引导外来人口参与讨论决定社区事务。而今这个社区是滨海新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社区。邢恩洪说:“新区不把我们当外人,我们自然也要为家乡做事出力。”

        “滨海模式”的内容繁多,包括服务管理社会化、流动人口信息化、权益保障制度化等等,其内涵就是一句话:“服务全覆盖,共创大和谐。”

        比如,今年滨海新区就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重点实施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

        子女教育是大问题——大港启动了“同在一片蓝天下成长”项目,确定7所学校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示范学校。这些学校都要设置专项教育基金资助经济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地学生混合编班,一视同仁;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地学生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 

        计划生育是难问题——塘沽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7个街道推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变堵为疏、变强制为服务、变处罚为利益引导,提高了流动人口对“第二故乡”的认同感。

        身体健康最关情——天津开发区试点“青年流动人口健康促进项目”,在5个社区和摩托罗拉公司建立了6个“青年友好服务”站点,为青年流动人口提供常见病诊疗、免费健康咨询服务、免费发放计生用品等。为发挥同伴间易于交流和分享的优势,他们招募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由社区医务人员对“同伴教员”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同伴教员”再把知识传授给身边的伙伴。

        在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取得引人注目成绩的同时,滨海新区目前又梳理出社会管理方面20个重点领域,决心以抓经济建设的劲头抓社会建设,不断取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突破。

        本报记者 陈建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