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尼泊尔媒体报道,尼泊尔主要政党于11月1日达成和平协议,同意重启陷入僵局三年多的和平进程,承诺在一个月内制定宪法草案。尼政治领袖2日一致同意结束为期5年的和平进程,推动国家走向统一和稳定。这是2006年尼泊尔全面和平协议签署以来各政党达成的最重要共识。
尼泊尔总理巴布拉姆·巴特拉伊在一份声明中说,各派已就将前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武装人员编入国家安全部队和给予冲突受害者支持等议题达成一致。据此,1.9万名先前尼共领导的武装人员中,6500人被整编为政府军,但仅限于执行建设、维护林业和工业安全等非战斗任务,其余武装人员可选择重新融入社会。政府为此将为每人发放50万至80万卢比的安置费,所有的整编和安置工作应于11月23日前完成。同时,成立高级别政治协商机制,加速宪法制订进程。
尼泊尔曾经历了240多年的沙阿王朝统治,到2008年寿终正寝。20多年来,尼泊尔政坛风云变幻,先是国王宣布君主立宪,随后又导致将近11年的内战,然后是国王亲政,随即2006年国王被迫恢复国会和结束内战。但2008年,岌岌可危的国王被政府反对派力量和反政府武装携手推翻。实行共和后的尼泊尔政坛纷争不断,尼共(毛主义)、尼联共(联合马列)、尼大会党之间的矛盾纠葛此起彼伏,总理更迭频繁,各个党派轮番“坐庄”,成为阻碍尼泊尔实现持久和平的主要因素。尼泊尔内战结束后,尼共(毛主义)武装人员一直驻扎在联合国监督下的军营内,“刀枪入库”但并未解除武装,尼泊尔主要党派对如何安置他们意见不一,成为阻碍和平进程的症结之一。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协议是尼泊尔2006年和平协议签署以来,各政党达成的最重要共识。尼政治分析师普拉尚特·贾阿评价,这“的确是一份历史性协议,经历了三年多的政治僵局,和平和制宪进程终于重回轨道”。当然,对此次和平协议的认可尚未达到举国一致的程度。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尼共(毛主义)高级成员拉姆·巴哈杜尔·塔帕告诉媒体记者,协议“违背尼泊尔民众的意愿”,无益实现和平进程。但同为尼共(毛主义)系统的尼财政部长巴尔沙曼·蓬则强调,尼共(毛主义)部分领导人不满协议,但“我们将讨论,解决分歧。尼共不会分裂”。
尽管困难重重,但实现和平不仅是尼泊尔人民的意愿,也是本地区所有国家的共同期望和心愿。
(本报伊斯兰堡11月5日电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 戎)
【链接】
尼泊尔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尼泊尔国会于2008年5月28日宣布废除君主制,结束了280多年的沙阿王朝,成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实行共和制。
尼泊尔面积47181平方公里,人口2800万人。首都加德满都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尼泊尔语是国语,通用英语。居民多信奉印度教,是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尼泊尔居民主要为尼瓦尔人。还有拉伊、林布、苏努瓦尔、达芒、马嘉尔、古隆、谢尔巴、尼瓦尔、塔鲁等30多个少数民族。尼泊尔是农业国,经济落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旅游业是尼泊尔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