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国民心理素质整体不容乐观,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1600万,抑郁症患者2600万,具有心理问题者可能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几倍。
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真正实现和谐稳定发展,必须大力提升国民的心理素质。为此,中国心理学会特别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把国民心理素质促进研究项目作为工作重点任务之一。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心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主任梅健。
记者:开展《中国国民心理素质促进研究项目》的背景是什么?
梅建: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促进国民心理的健康发展。
围绕中央“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中国心理学会把《中国国民心理素质促进研究项目》作为“十二五”期间学会的工作重点任务之一。继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动本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大力开展心理学普及工作,为落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打好基础。
记者:在您看来,导致我国国民心理素质整体不容乐观的原因有哪些?这一项目对国民心理素质有哪些促进作用?
梅建:纵观我国近年来的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全球化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剧烈的社会变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结构的急速变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连续爆发的恶性社会事件,都给国民心理带来巨大冲击。近年来,我国心理科学研究和心理学普及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用于评估和促进国民心理素质的技术和方法得到了极大丰富。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国民心理素质促进工程具有巨大的社会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由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梅建:课题将根据不同的人群特征、不同的研究重点、技术实现方式和后台支撑分别拟定了14个子课题,并拟从纵横两个方向对未来五年的工作作出系统性规划。
纵向上,中国心理学会将在未来五年内启动一些心理素质促进的前沿科学以及关键技术平台建设等课题,这些课题研究将为我国国民心理素质促进工程提供技术保障与人员保障。其中包括国民素质心理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国民心理健康动态监测系统建设、国民心理健康促进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心理援助与心理辅导专业队伍建设等8个子课题。
横向上,心理学会将根据心理素质促进需求的紧迫性与突出性,针对几大重点人群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提升和促进工作,包括中央国家机关职工、科技工作者、企业职工、农民工子女、过度使用互联网青少年、老年群体等六大主体人群。
记者:国民心理素质促进工程如何具体实施?
梅建:国民心理素质促进工程分别从国民心理素质指标体系研究平台、国民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工作平台和国民心理健康素质促进技术应用平台展开实施,其中包含国民重要心理特征调查及指标体系研究、国民心理健康素质促进移动心理服务系统建设等若干个子课题。这些课题将全面系统地促进国民心理素质的建设与提升。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加强对国民心理素质的建设与提升,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心理学会也将为此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记者:这个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梅建:心理学会实施这个项目就是致力于解决与群众心理健康相关的重大问题。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记者:加强国民心理素质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梅建:要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必须加强对国民心理素质的建设和提升,最终推动国民心理和谐发展;形成国民心理素质数据资料库,为国民的心理健康发展等提供科学建议;通过各种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的转化,创建一套国民心理健康促进的产品、专著,为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技术支持。
(本报记者 柳 霞 本报通讯员 刘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