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3日 星期四

    光明论坛

    要收视率不要唯收视率

    吕 慎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03日   04 版)

        广电总局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在网上,这样的声浪占了八成——“支持!”“过度娱乐毒害青少年!”“有些电视台早该管管!”人民群众表达的,既是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对某些媒体的批评,很值得电视工作者反思。

        电视工作者应该把党和人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工作的目标。但衡量观众满意度的标准是什么?收视率无疑是其中最容易获取的指标。一些人甚至认为,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生死、人员的去留,更关系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在这样的机制下,穿越题材电视剧、引进版综艺节目、现场相亲的婚恋选秀节目,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收视率也屡创新高,主持人、演员火了,电视台也跟着赚了,于是整个电视产业链也围绕着“收视率”高速运转起来。然而,在这高速的背后,被抛下的不仅有良知、责任和理性,更有社会的风气、价值的判断甚至孩子们的未来。

        既然收视率是衡量观众满意度的重要指标,那收视率和观众满意率能划等号吗?显然不能。观众选择这档节目、这个频道,决不能说,他们就对这档节目、这个频道满意了。很多节目为了博得关注,不惜搞怪、出奇,甚至追求低级趣味、以假充真、搅乱视听,这样的节目即使有很高的收视率,当其内幕暴露后,也无不遭到观众的谴责。所以,收视率并不等于满意率,只用收视率来评价一个媒体的好坏,不仅片面,而且危险。

        把收视率等同于利润率,把电视台等同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这种“唯收视率”的不良倾向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化过程中特别需要警惕。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媒体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因此,必须把公众利益放在高于经济利益的位置。即使在媒体私有占主体的西方社会里,媒体也无时无刻不受到政治、文化等非市场因素的制约。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媒体的公有性质更加鲜明,办报纸、电视、广播、网站都不能仅仅以营利为目的。任何媒体产业化的进程都绝不能放弃对社会责任的坚守,否则这种产业化只能以失败告终。

        破除“唯收视率”,不代表漠视收视率、不要收视率。收视率是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工具,要办好电视台离不开它。如果说,收视率是现代传播给电视工作者送来的礼物,那么我们更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同时也应该创新节目评价体系,将导向、格调、品位、思想等因素纳入其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以创新的形式向群众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对热点、难点不回避、不粉饰,加强舆论监督,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鼓与呼,充满这样节目的电视频道即使一开始收视率不高,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赢得群众的肯定,一定会既赢得收视率又赢得满意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