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3日 星期四

    中原风景一时新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03日   12 版)
    龙门石窟大佛

        金秋十月,郑东新区CBD文化广场。《少林海宝》中的大河小子、《虫虫计划》中的马达和雪花等诞生于河南本土的动漫明星一一登场,和数百位小朋友亲密接触。同一天,许昌曹丞相府景区,伴随着激昂悠扬的古乐、衣袂飘飘的美女,“曹操”率文臣武将迎接海内外游客。

        在今天的中原大地,类似的文化活动几乎每天上演。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一幅绚丽生动的文化画卷,铺展在世人面前。

        增强文化自觉 打造文化强省

        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南把文化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努力提升“软实力”。

        2004年底,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

        2005年以来,河南选择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13个单位,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商丘等5个省辖市作为改革试点单位和地区。2008年底,在全国率先设立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为全省文化改革发展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模式。目前,全省出版发行、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电视剧制作、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领域改革基本完成。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通过深化改革,已形成十报两刊三网站的完整传媒阵容,“十一五”期间经营收入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多,利润总额位居全国报业集团第五,总体经济规模位居第九。

        2006年,省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决策。河南省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资金引导、政策扶持、环境营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每年设立3000万元的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此外,还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拓展文化发展投融资渠道。“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8%的增长速度,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20亿元,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保障文化权益 构筑文化精品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财政累计拨付文化建设资金14.8亿元,相继建成了河南艺术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省出版中心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支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设备配置和维修改造,逐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自2009年起,省政府把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列入“十大民生工程”,全省符合条件的104家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群众在家门口广场看文艺演出,进图书馆听公益讲座,在社区文化站免费借阅书籍。文化,与基层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近。

        对于传统文化,河南省在传承中创新,在挖掘中发展——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打造出一批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和中原气派的精品力作,如《水月洛神》、《风中少林》、《花木兰》、《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东京梦华》。

        河南优选涵盖面广、牵引力强的文化品牌项目,把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涌现出禹州钧瓷、镇平玉雕、宝丰魔术、民权画虎、平乐牡丹画等一批文化强县、文化强村,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禹州顺店大力促进刺绣产业发展,目前刺绣经营户已达3700多户,就业人员1.3万多人,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刺绣生产基地。 

        为了让中原文化面向世界,释放出更大魅力,河南省通过组织中原文化宝岛行、港澳行、澳洲行和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洛阳牡丹花会等重大文化活动,吸引大批客商前来到河南旅游观光、投资兴业,有力提升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推进道德建设 助力文化建设

        河南省持续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思想道德建设。全省上下深入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红军长征胜利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组织开展歌咏比赛、知识竞赛和书画展览等多种纪念活动。在河南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和外出企业中深入开展“为当地做贡献、为河南添光彩,争创外出文明诚信企业、争当优秀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活动。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涌现出郑州、洛阳、新乡等一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形成了人人讲卫生、户户创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涌现出了龙泉村、西辛庄村、竹林镇等一大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文明村镇。

        同时,河南在全省各地深入推进以“伦理、心理、生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快乐星球》、《独脚乐园》等一批面向未成年人的电影、戏曲、动漫作品先后问世;积极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促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制度,社会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

        奋战在各行各业的“普普通通河南人、踏踏实实河南人、不畏艰险河南人、侠肝义胆河南人”,充分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是亿万河南人文明素质的生动写照。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刘先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