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2日 星期三

    中小成本电影为何难进市场?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02日   09 版)

        《观音山》、《我们天上见》、《海洋天堂》、《湘江北去》、《岁岁清明》……从片名上就能看出,这些电影上天入地、穿越时空,但为何难以进入市场?电影产业不可能靠一年几部高投资、高回报的视觉大片去维系,怎样才能形成中国电影市场真正的繁荣?近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了研讨会,与会专家们一起为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出谋化策。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吴保安首先强调了中小成本电影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他说:“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关键在于要打造具有市场竞争的主流电影,在于构建具有大众性、主流价值观和健康审美观的现实主义精品力作。中国中小成本电影创作应该坚定不移地走精品化战略,着力提高艺术质量,一味地模仿和简单地照搬,创作不出传世的经典作品。”

        “一年出产560部电影,其中百分之九十是中小成本电影,如果说大片是中国电影的脸面,这百分之九十则是中国电影的身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编剧赵葆华认为,如果中小成本电影的生存境遇不得到解决,中国电影的整体提升就只是童话,“创作者应该自强,中小成本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粗制滥造,没有大片的资本强势、明星强势,技术力量的雄厚,中小成本电影应该更多地依靠电影本身的文化力量来打动观众。”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克将中小成本电影的吸引力归纳为“省钱的创造力”,即用最经济的方式表达现实的美感,同时需要打破艺术片和商业片的界限,将“严肃而有趣”作为拍电影的首要标准。他指出,“电影要获得观众共鸣就需要具有现代性,比如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都可以作为表现对象,它们在今天的中国恰恰是最丰富的,在这个基础上将创造力、游戏感和严肃的精神追求有机结合而成的作品,最容易受到观众好评。”

        新影联公司总经理黄群飞说,好多导演拍了片子以后,还不知道拎着拷贝找谁发行。影片定位一定要准确,你的观众是哪些群体,他们期待看到什么,必须非常清晰,不要试图去取悦所有群体,那样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电影的分众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看到了中小成本电影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认为利用市场首先要尊重市场自身规律而不是拒绝它、逃离它。他说:“中小成本电影现在对电影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分母,它能否成为分子取决于很多因素,因为电影是一种特殊的消费方式,这种消费行为要依靠大众而不是少数人去实现。我们在互联网上会发现不少电影在网络上具有良好的口碑,但并没有转化成相应的实际票房,这就需要创作者不再沉迷于固有的创作方式,而是按照市场规律去制作有商业品质又有艺术气质的电影。”

        北大艺术学院院长、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一川认为:中小成本电影要长期发展,并具有社会影响力,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将培育市场和培育观众素养同时进行,因为再优秀的电影,面对只想获得短暂感官满足的观众时都无能无力,“我们可以将‘二级市场’这个概念进一步放大,不只是大学,还包括高中;不只是二级城市,还包括农村;不只是院线,还包括社区娱乐,致力于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的素养培育,既是新生的观众力量,也是新生的电影生产力量,需要一个更开阔的视野。”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傅红星分析说:“危机就是转机,比如新兴媒体的出现就让影像的创作和观看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市场’在这里就成了一个可以无限延展的概念,电视台、网络视频联盟、手机电视……电影人应该突破固有的认知,去顺应整个世界的趋势,用更多样化的形式,在更多样化的平台,以更多样化的渠道去创作、发行、推广,这才是未来电影的发展方向。”(本报记者 李春利 本报通讯员 赵 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