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

    华西村

    一边富“口袋” 一边富“脑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1日 03版)

        本报无锡10月31日电(记者苏雁)“在华西,文化建设的关键就是村民的道德文化培育。”10月29日,在华西村民族宫内,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即将上台,向当天的游客宣讲学习六中全会的感受。

        回首华西村50年来走过的历程,吴仁宝感慨地说,华西之所以能从当时的贫穷村发展成为现在的富裕村,是因为有道德文化作支撑。一边富“口袋”,一边富“脑袋”的理念,使华西实现了物质、精神“双富有”,形成了华西人勤劳、诚信的道德文化品质。

        “我们注重从方方面面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去教育村民,感染村民。”吴仁宝介绍,华西让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老年人接受现代文化的“洗礼”。

        华西善于用古人的故事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绘制《水浒传》、《三国演义》壁画,先后建成建业窑、二十四孝亭等。吴仁宝还自己创编了《华西村村歌》、《六爱精神》、《十富赞歌》、《十穷戒词》,教育村民懂孝道、讲诚信、树正气、明大义。

        上世纪80年代,华西创办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把经济建设的机制融入到思想文化建设之中。公司设有“产、供、销”部门,负责采购村民所需的精神食粮和宣扬好人好事,并把提高村民的素质细化到吃自助餐,一次不要拿多,要勤拿少拿,避免浪费之类的“琐事”。公司自创办以来,举办“赌博的危害”、“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区别”、“爱情、婚姻、家庭”等专题讲座,遏制了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的传播,减少了夫妻不和、婆媳不睦。

        “人人都有老的时候,为了形成尊老敬老的风气,我们华西明文规定,凡是家中有80、90、100岁老人的家庭,都有奖励;满100岁的,每个家庭成员奖励1万元。”吴仁宝告诉记者,几年前村里有一位老人活了100岁,全家37口人获得了37万元“尊老奖金”。

        华西还创办了“华西特色艺术团”。艺术团以华西村的发展变化为素材,以村里的好人好事为对象,自编自演了《将相和》、《五女拜寿》、《要看稀奇到华西》、《和谐华西》、《美丽的华西村》等京剧、锡剧、越剧、杂技和歌舞,深受村民喜爱。现在,特色艺术团的演出每年达500多场,成为村民们最喜爱的“文化大餐”。

        勤劳、诚信等道德文化品质,成为华西经济迅猛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可持续竞争力。如今,华西建成了家家住别墅、开汽车、有工作、存款多、保障好、精神富的中国富裕村,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