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

    阳光沐浴寒门学子

    ——南华大学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速写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1日 02版)

        34000余名学生,60%来自“老、少、边、穷”贫困地区和城市下岗家庭,经济困难人数达9675人,占在校生的29%……

        对于南华大学这近30%的贫困生来说,筹措学费的困难,甚至远远高于通过高考的困难。如何让贫困生上得起学,是包括南华大学在内所有高校一直探寻摸索的难题。

        通过实践创新,南华大学采取各种措施,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地构建贫困生资助体系,实现了决不让一名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辍学的承诺,所有寒门学子都沐浴到爱的阳光。

        一个不落下

        今年10月底,南华大学将103636.5元募捐款和4300元助学金送到了安全专业赵利手中,自9月中旬检查出她患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后,学校通过倡议募捐、助学金资助、报销政策倾斜等手段,让这位寒门学子离重获生命之光更近一步。

        赵利是南华大学关心、呵护着的贫困生之一,在该校,所有的贫困生都被网罗在逐步形成的“国家助学贷款、各级奖助金、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与创业和社会扶助基金”的资助体系内,确保贫困生们上学路上畅通无阻。

        面对日益增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勤工助学岗位暂时难以全部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南华大学在生活资助工作上“开小灶”:勤工助学形式相对单一型岗位拓展到现在的助教型、智力型、劳务型、管理型、社会型和自主创业型等多种形式的助学岗位;通过政府引导,社会与企业出资,个人参与等方式设立了各类奖助学金,拓宽助学和奖助学金的覆盖面,使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正是这样不断完善“奖、贷、助、补、减”的多元资助体系,南华大学资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放资助资金从2005年的1760.35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4150万元。

        温暖在延伸

        在南华大学的资助工作中,常发生一些暖人心的故事。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南华大学学校开辟了两个小超市由学生自主管理,店长是学生,营业员多数是四川灾区的同学,想方设法让200多名灾区贫困生人人有岗位,个个生活得到保障。

        家庭困难,学校有时还为特别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解决父母的就业问题,贫困生丁凯的母亲在学校的帮助下,学生宿舍当管理员;遭遇变故了,学校鼓励、号召老师扶贫帮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天气冷了,学校购置大批棉被、棉衣,集中发放给贫困生;放假兼职没法回家过年了,学校就摆上满食堂的团圆饭,让所有贫困生凑一起……

        心理状态和就业关乎贫困生早日走出困境。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邀请大学生心理、就业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开设心理辅导和择业讲座,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援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增强信心。2005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金彪在这种引导中,“跃上枝头成凤凰”,找到了好工作。

        扶贫又扶志

        在南华大学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建设中,有一项与“经济解困”同等重要的指标:精神解困。读音上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南华大学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以思想引导、心理援助、能力培养为抓手的资助工作,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

        一些贫困生在驻守勤工俭学岗位,遇到同学时会不好意思,学校就坚决加强贫困生价值观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及诚信感恩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贫困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上进行引导的同时也需生活中的实践。南华大学组建了贫困生“自强社”、“服务队”,为贫困生提供锻炼平台,让他们参加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文化、艺术、体育及学生社团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一大批贫困生在实践中建立起感恩奉献、自立自强的意识,通过自身努力,获取了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等荣誉,贫困生受奖人数占总受奖人数的半数以上,经济解困的同时也实现了精神解困。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张 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