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移民张吉芳的幸福生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8日 04版)

        一排排白墙红顶的两层别墅式房屋整齐美观,三纵四横的水泥村道宽敞笔直,阳光下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格外醒目,学校、超市、诊所、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党的政策真是好呀,让咱移民过上了好日子!”张冲村57岁的移民张吉芳,和记者谈起搬迁后的新生活感慨万千。

        河南省淅川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上世纪为修建丹江口水库先后移民20.2万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淅川县16.2万移民再次远赴他乡。至今年8月底,淅川县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工作基本结束。移民们在新家园生活得怎么样?记者来到九重镇张冲移民新村,刚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 

        在张吉芳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沙发、茶几、液晶电视一应俱全,卧室里有空调,厨房里有抽油烟机。 

        “搬迁前我们一家6口人挤在3间土坯房里,一到下雨天就担惊受怕。现在这座二层小楼,我们才花了1万多块钱,其余都是国家给补贴的。”张吉芳的老伴陈立焕话语中充满了喜悦。 

        “搬到新家以后,不但住上了新房子,赶集、看病、小孩儿上学也都方便多了。”张吉芳告诉记者,“以前在老家,赶个集要半天时间,新村离集镇近,又是柏油路,骑自行车10分钟就到了。有个头疼脑热的,在村卫生室就能治好。我那小孙子上学也不用接送了,学校离咱家只有300多米。”

        “买块香皂。”“好嘞,两块钱。”记者跟随张吉芳来到他家门口的超市,看到一位移民正在买东西。“这是我大儿子家开的超市,生意还不错。”张吉芳大儿子张光海家的房子毗邻路边,他们一家搬来后就开了一家小超市,平日由大儿媳妇经营,收入也不菲。

        “移民新村离县里的产业集聚区很近,刚搬来不久,政府就组织企业来村里招工,大儿子到九信公司上班,每月工资收入2000多块,这在当地属于高工资呢,村里有十几个移民在该厂上班。”张吉芳自豪地说,二儿子张会海则投资10多万元在镇上开了一家“会海名烟名酒店”,挣钱顾家两不误。

        谈起移民后的新生活,张吉芳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每个移民分得1.4亩田地,大部分都租给种田大户经营,每亩地一年租金250元。现在呀,乡亲们都在想着找路子搞项目发家致富。这不,政府已在张冲村发展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许多常年与田地打交道的移民都积极承包田地,种植蔬菜,一户菜农年收入少说也在3万元以上。 

        谈及未来的生活,张吉芳说:“咱移民每人每年享受600元的移民后期扶持补贴资金,连续扶持20年呢!政府为我们移民村规划的养殖场很快也要开工建设了。政府恁关心我们,只要我们好好干,日子肯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高 帆 周彦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