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王小润)受“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和“神八”即将与天宫对接的鼓舞,中国航天技术民用化的问题再次成为业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记者从日前在京举行的“携手神八交汇梦想大型公众征集活动”上了解到,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航天技术成果得以转化。“十二五”期间,我国航天航空产业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扩大航天民用规模。来自中国航天基金会的数据显示,美国空间技术产业化已创造了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法国航天产业每年取得将近3000亿美元收入。中国航天产业2010年总收入刚刚步入1000亿美元大关,在全球航天业收入总额中仅占3%左右。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航天技术规模化、产业化、民用化之路可谓任重道远。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表示,对航天技术民用化的追捧不能仅停留在资本运作层面,在体制和产业应用上需要“双轨”并行,需要活跃的民间资本、民营企业的参与,需要多元化的投入及孵化。
从“神一”到“神七”成功发射的几年中,中国航天技术的应用已经辐射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民用领域,其中,四季沐歌是我国太阳能领域航天技术民用化最先“试水”的民营企业。四季沐歌利用航天绝热原理,成功推出“绝热舱”技术,大大提高了热水器的保温时效。新一代紫色“航天管”使热水器在冬天也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热量。两项航天技术成果的成功转换和利用,为中国航天技术民用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