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根在基层”是一种情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6日 11版)

        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司 唐勇林:

        今年4月,我参加了人口计生委等四部门联合组织的珠三角流动人口调研。我生在农村,插过秧,砍过柴。在进入机关之前,在基层工作了6年。出发之前,对参加调研的必要,一开始心里有点嘀咕。通过座谈、实地考察,尤其是通过走进24户家庭,坐下来和他们面对面地话家常,对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展进行考察和研究,我深刻地意识到,基层实际常变常新,只有经常深入调研,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做好工作。在这一点上,非“三门(家门—校门—机关门)干部”和“三门干部”是一样的,甚至更加迫切,因为自以为知道而其实不知道,比知道自己不知道,后果其实更严重。这次调研,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

        一、进一步了解了基层普通群众的生产生活。一路上我们看到很多人的生活蒸蒸日上,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比我想象的更艰难。一位女工讲述自己被无端解雇后的艰难处境,说到动情时声音哽咽,我们递上的面巾纸,几次才用完一张,生活历练出的节俭意识让人感慨。一位就读民办学校的大眼睛男孩,只有8岁,从2年前开始,每天放学后都做好饭,安安静静等父母回家,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娱乐,但是小男孩很满足,因为学校有电脑、操场、体育器材,他觉得“比老家好太多了”。透过百姓生活,看到复杂国情。我想,这是我们想问题、找对策要时刻牢记的现实。

        二、对“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有了更真切的体会。调研中,一位女工说起自己6岁孩子的花销,“花钱厉害得很,今天又拿了一块钱去。”这句话,让我对“群众利益无小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块钱可以做什么,掉在王府井地上,可能有人都不愿意为它弯腰,但却是东莞一个流动儿童的早饭钱。“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因为每个人衡量的尺度不一样。只有换位思考,从群众的处境出发,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有的群众会对一些我们看似很小的事情如此执著,我们才能做到,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三、群众生活的改善让我发现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价值。我曾经做过记者,接触的社会面比较宽。有前辈说,有时晚上顶着满天繁星走出单位,不知道工作的意义何在。这次调研让我想到,答案可能在基层。我们这次去的中山市,是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四部门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市,当我们听到流动人口也和当地人一样,不花钱就可以享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婴幼儿免疫接种等服务时,我由衷地为那些曾为这项工作努力过的同事们感到高兴。

        四、基层群众的宽容和淳朴增添了我改进工作的动力。最近有青年同事说,上网就感到郁闷,因为在网上经常会有一些网民对公务员群体的一些负面的评论。调研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群众比我想象的更宽容。我们问一位36岁的四川女工,“你最迫切希望政府为你做什么?”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两个现在都还年轻,干得动,好像没有什么。”这个回答出乎意料,也让人惭愧,因为至少对她来说,孩子还不能享受当地免费的义务教育。后来遇到的很多人,和她一样淳朴自立,工作单调枯燥,生活诸多不如意,但是他们目光依然真诚,会热情地笑。这次调研也让我思考,到底什么是基层,也让我在今后做任何工作时都带着一种“根在基层”的情怀,关注基层,服务基层。我想,这也是我们年轻同志工作的价值所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