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杂技村娄昌湖见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6日 04版)

        “村不大,名气可不小!全村260多户、1200多口人,70%都‘会两手’,村里的杂技团到过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演出,已有20多人靠杂技谋生定居美国。”近日,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清河头乡副镇长王伟开车带记者去采访娄昌湖,谈起这个杂技专业村,他如数家珍。

        “杂技俺也叫杂耍,解放前村里就兴这个,是在马戏团干过的谷玉山带起来的。”娄昌湖村副支书娄顺安边领我们进村边介绍。曾在杂技团干过司务长的村会计任建修接过了话茬:“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村里成立了马戏团,那是头一回把大伙团起来,到全省来回演出,出去演得多了,学的人多了,也正规了。后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里的团散了,一下子拉出四个团,带头的都是原来村马戏团的角儿,他们走南闯北,算是彻底把名声打出去了,还演到了国外。”

        “来!摆几个造型让记者给你们照照相!”走进娄昌湖村委会的小院子,就听到一声招呼。原来,濮阳县杂技团得知记者来采访,专门派学员来表演。

        “这6个10到13岁的孩子有3个父母都外出打工,他们学杂技,吃、住都由团里安排,在村里的学校学习,两不误。”清河头乡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杨少雨说。

        “过去村里数得出来谁家有吃杂技饭的,现在是谁家没有吃杂技饭的屈指可数。”村支书娄传珍话音未落,就听有人接话道:“不愧干过老师当过校长。”

        大家边走边说边笑,来到了与村委会隔一条街的一个院子,房子已显破旧,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样的房子即使在城里也是时尚建筑。这就是濮阳县北极星杂技团团长任学林家的老院子。

        一条钢丝绳正对着院门,一头捆在树上,一头连在竖在地上的钢管上,8岁的杨二闯正在上面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练习,已经颇见功底。再进到拱门内的里院,还有6个孩子分别在练习独轮车、秋千、压腿。

        连绵秋雨后,院子的土地很是湿软,倒是可以给孩子以保护,但已经不算小的院子,作为练习场地,显然不宽敞。训练设施也是因陋就简。

        雨水溅起的泥土仍然均匀,丝毫没有脚步踩过的痕迹,主人应该很久没在家了。见记者停步在娄昌湖189号,任学林介绍:“娄玉坤的家。都到美国演出去了。”

        娄传珍说:“娄昌湖的地理位置好像处在葫芦的洼腰上,靠杂技闯出了点名堂,若建个杂技中心,学有地方、练有场所,扶持大家一把,就会发展成为民富民、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本报记者 崔志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