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六中全会第一次以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为主题,研究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您对这次会议的意义有何认识?
吴文科:正如我们从国内外对这次会议的特别关注与热烈反响所看到和感受的那样,十七届六中全会由于第一次将文化议题作为执政党中央的全会主题进行专门讨论并作出相应决定,其政治意涵和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我个人体会,这首先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理念与发展思想方面的更加自觉与成熟,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真正统筹协调,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其次,有力回应了全球化时代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不能忽视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课题,深刻解答了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文化对实现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与核心作用;同时,找到了解决中国社会诸多现实问题的思想钥匙。
记者:全会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请您谈谈创新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吴文科:对于文化的传承而言,创新理念的确立和创新手段的运用都十分重要。但毋庸讳言,恰恰在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上,长期以来存在着诸多的片面认识与错位实践。
首先,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共产党早就有着清醒的理念与成功的实践,那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萝卜泥巴一起吃”和“脏水婴儿一起泼”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关键是要认真学习传统,深刻把握传统。不盲目、不迷信、不唐突、不亵渎。新的文化建设环境既不能无视打着创新旗号对优秀文化传统进行无知解构的现象,也不能容忍亵渎传统和恶搞经典的错误做法继续肆意横行。
其次,艺术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对自身传统进行深刻继承的基础之上。以我所熟悉的曲艺创演为例,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错误地将“戏剧化”、“歌舞化”和“杂耍化”当成了“曲艺创新”的主要路径。这种现象警示我们: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自身艺术的传统与规律,才能正确地运用和开展创新。
再次,曲艺和杂技等传统艺术要想在文化建设新的历史征程中继续更好地发挥作用,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创新发展业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学科目录的户籍缺位与高等教育的机制缺失,极大地制约和掣肘着这些传统艺术门类的现代发展,亟待有关方面在相关制度的设计上,尽早予以弥补和完善。
记者: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对文艺创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吴文科:六中全会公报中对于文化包括文艺功能价值的表述,有了新的完善与调整,那就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特别是在引领风尚和教育人民方面,文艺具有天然的优势,负有特殊的责任。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既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面对当下文艺创演的种种弊端,我以为增强道义感、强化思想性,将创演的社会效益真正放到第一位,而非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才是正确的文艺经营之道。为此,必须注重和加强文艺的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倡导德艺双馨之风,奉献给社会健康向上的心灵鸡汤与精神养分。(本报记者 李 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