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新一轮考研大幕火热开启。然而,最先兴奋起来的却不是备战的考生。
“当铺天盖地都是考研广告时,研究生报名就开始了。”一位考生这样总结。
果真如此,而尤其让人惊讶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保过”成了每个培训班的噱头。“签保过协议”、“先考上再交钱”、“考不上不收费”的字眼赫然出现在每一张广告、每一个网帖上。北京同生高培训机构业务员小杜就斩钉截铁地向记者保证:“交十万,保你过!”
“这怎么可能?!”带着震惊和疑问,记者开始了暗访。
十万元保过的考研班
和散落在中关村附近的考研培训机构不同,同生高培训机构隐藏在北京市房山区一座刚刚落成的大厦里,既不起眼又显得不那么“专业”。记者以考研学生的身份前往这家公司咨询时,大厦里空空荡荡,挂有“北京同生高科技有限公司”招牌的大门禁闭,物业工作人员刘小姐显然对这家公司并不了解,她告诉记者:“大厦的房间大多被出租用来开网店了。”
一个小时后,业务员小杜和记者接上了头,他风尘仆仆,略有些抱歉地说:“我刚从城里开会回来”。接着,他掏出“保过协议”摆在了记者面前,显得胸有成竹。“这是我们公司的强项和优势,我想,别的培训学校开不出这个条件。”小杜说。
在这份保过协议中,记者看到“甲方保证乙方录取为公费研究生”、“乙方考试成绩过研究生录取线,过线后10天不付清费用的,甲方可不负责录取”等字样,条款清晰、言之凿凿,似乎考取研究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如果平时成绩不理想,上你们的培训班也能通过吗?”记者问道。
“没问题。考试前,你们要到武汉来封闭培训三天,期间不能跟任何人接触,手机等通讯工具都要上缴。我们的老师会把专业课卷子发给大家,保证在考试时命中95%。”小杜很有点得意。
“可是每个学校的专业课试卷是不一样的呀?”记者追问。
“所以你们只能报考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我们指定的学校。”小杜解释道。
“那英语和政治等公共课呢?”
“这个我也说不清楚,”说着,小杜拨通一个电话号码,“这是我们具体操作的老师,他给你解释。”
电话里,一个湖北口音的男子略有些不耐烦:“你们交这么高的手续费是干什么的?现在告诉你,有一半是用来买设备的!你会26个字母吧?那你英语没问题。你会写汉字吧,你政治也能考过!你们只能在湖北报考,考试的时候会有人用设备给你们读答案的。不要问我信号屏蔽的问题,我们的设备不怕那个,等报了名我们现场实验。”
记者满心疑惑,要求看同生高公司的营业执照,却发现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只包括“教育咨询”,没有“培训”。
随后的几天里,记者考察了不少“天价考研班”,内容各不相同,但大多以“能划定专业课范围”、“政治、英语命中率高”、“签保过协议”为噱头。海天、启航等考研机构接待员都暗示:“我们有门路”。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准备考研的同学尽管对“天价考研班”将信将疑,但不少人还是准备报考研班。
一位同学告诉记者:“某些学校还是需要‘上班’的,听同学说一些培训班把题划的挺准,不上培训班很难考上。”
“压题”、“命中率100%”的考研辅导书满天飞
除了“考研培训班”外,考研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当然是辅导书,各种押题辅导书。
在书店,记者看到了琳琅满目的这类图书,大多价格不菲,学生选购者络绎不绝。店员介绍,《某某密卷》、《考研英语高分冲刺》等书籍销量最好。据了解,任汝芬、朱泰祺、陈文灯等多年研究考研试题的专家更是成为“考研明星”,不但著书畅销,还在全国的考研培训班中频频亮相,有时一天赶好几场培训。记者随手拿起一本某专家写的《考研政治360题》,只见扉页上几行字十分醒目:“如果你没有时间复习,只看这些题就足够了”。
“押题”、“包过”、“命中率”、“内部关系”……看来,正是这些唯恐不够直接、给力的“许诺”让火热的考研经济越烧越旺。
“这个市场好像挺混乱的,但是大家都在这么复习,我也没办法,我只能尽量选正规一点的培训班、正规一点的辅导书。”考生小张在论坛留言。
漫天要价的培训班、不计其数的考研书……如果正常考取研究生,需要花费几何?
华中师范大学近日发布的《2011年湖北高校研究生调查报告》显示,五成考生花费过万,两成考生花费在两万元左右。而2011年全国共有151万名学生报名研究生考试,照此推算,这笔经费将何其惊人!
考研市场谁来监管
“专业课能划范围,公共课能押题,是不是有钱就能上研究生?”大四学生李琳不明白。
“同生高”的小杜说:“你可以不考呀,可以不在我们这里报名,没人强迫你。”言下之意是考生多,考研的好处多,考研市场能不火吗?
为了考证“同生高”开出的筹码有几分可信,记者以考生的身份拨通了“同生高”的“目标学校”武汉大学研究生招办的电话,刚一提到考研班许诺的押题、保过,接线的老师断然否认:“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没有人考前能接触到试卷。而且专业课考试都是从题库随机抽取,根本不可能漏题。同学们应该凭刻苦努力换来胜利果实。”
事实上,与小杜混熟后,他也曾向记者交了点实底儿:“我们去年运作了十几个考生,也有两个没过关”。而“新东方”号称自己押中2011年政治真题97分,马上也有同学逐条质疑他们夸大其词,纯属忽悠。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天价考研班依旧红火。而更严肃的问题是,为什么真的有凭借天价考研班顺利过关的同学?尽管有些言过其实,为什么考研班还是能押中一些真题?
“关系”、“门路”在这里真的行得通吗?其中的奥秘记者已然无力探究。
而我们要问的是,这个市场需不需要监管?谁来监管?
记者发现,很多培训班如“同生高”公司一样都在打“擦边球”:注册为“教育咨询”而非“教育培训”,两字之差便可以随时撇清自己与培训机构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一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只有在培训机构涉及中小学生培训的时候才需要在教委备案,需要教委审批。如果是面向社会的培训,则在工商部门注册就可以。”
据了解,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有教育、工商等部门,按审批权划分管理权。而大多数培训机构“跨行业办辅导”,如在劳动部门取得培训资质后,开办技能辅导班之余又办起考研辅导班,而在办考研辅导班时出现的违规,教育部门无权管理。正是教育部门不管、地方政府不管、工商部门不管的“三不管”状态,使考研培训班如入无人之境,恣意妄为。
据记者了解,教育部曾在2008年发布过《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对发布虚假招生简章(广告)骗取钱财或管理混乱,社会影响恶劣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要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并对培训机构进入校园张贴广告、考试大纲编写人员参与相关培训等行为明令禁止。但显然,考研培训机构对此规定“置若罔闻”。
业内人士为此呼吁,考研培训行业首先应该做到行业内的自律。培训机构应该是教育机构,但现在却完全做成了商业机构。其次,学生在擦亮眼睛、慎重选择考研辅导班的同时,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力度取缔涉嫌虚假宣传的“黑”培训班。(本报记者 姚晓丹 雷 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