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我来说说农村电影放映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25日   01 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白云乡农村电影放映员杨耀春来到良帽苗寨放映苗语电影。
    龙涛/CFP

     编者按

        “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这一目标,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共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惠及全民、依靠人民的事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对此,基层群众有着切身的体会、殷切的期望。本报从今天起特开辟专栏“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基层文化大家谈”,陆续选登来自基层的稿件,传递各界群众的心声与建言。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电影公司经理 金怀波:

        刚过去的周末,下着濛濛细雨,我正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记者给我打电话,让我说说对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有什么建议。我说,听了六中全会精神,真是给我注入一针强心剂,让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农村电影放映的春天来了!

        说到电影,我认为放映队伍的培养这件事太重要了,应该加大投入,建立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稳定的放映队伍。现在的放映员大多五六十岁了,很多人只会摁摁按钮,放放片子,一出差错就不知该咋办。年龄增长、体力渐弱、知识老化,这些问题都使这支队伍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所以,要培养年轻、专业的放映队伍,要加大培训的投入,提高待遇,让年轻人安心、高兴地从事这项工作。

        对了,可以改进的还有一件事,就是电影放映场所。现在一些地方电影放映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方法,在马路上找两棵树或电线杆把影布一挂,支起机器就放,这样既不安全,放映效果也不好。可不可以好好地结合本区的实际,规划一下。

        下一步我们这里就要和区里文化大院建设、社区广场建设结合,每村建一个放映电影的固定场所,让老百姓安心、舒心地看电影。

        现在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国家有补贴,这是好事。六中全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机遇,我们应乘势而上,和政府、企业携手,以良好的服务、灵活的方式,寻找电影放映市场化的最佳切入点,我们打算这几年之内把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的“输血式”改为“造血式”,真正把农村电影放映推向市场化。

        说到市场化,我认为影片质量是最大障碍,影片质量上去了,老百姓愿看了,企业就能看到宣传效果,就愿意出钱,市场化的路子也就顺了。现在放映的公益性影片大多观众少,政府应当把群众喜欢的影片加大向公益投放的比例,尤其是多拍一些地域性强的戏剧影片,像豫剧《程婴救孤》、《乡村警官》、《村官李天成》这样的,在鲁西、豫东、豫北很受欢迎,群众百看不厌。

        (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孟昭福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