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重庆巴南:

    传承“非遗”山歌干部先唱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4日 10版)

        本报重庆10月23日电(通讯员赵正荣 记者张国圣)“开船啰!嗨哟!嗨哟嗨哟!”午饭过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就三五成群地来到会议室,由领队的带着唱起了木洞山歌中的川江号子。惬意的表情写在他们脸上,唱山歌已成为大家午间最热衷的娱乐活动。

        “领导干部带头‘唱山歌’,是我们保护、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举措。”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说,巴南区是重庆的民间故事之乡、山歌之乡、吹打之乡和川剧之乡,是承载巴渝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为了传承和推广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巴南区早在2003年就设立了全市首个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提出“像抓产业园区一样抓民间特色文化”。2004年至2010年底,仅区、镇街两级财政已累计投入600余万元用于“非遗”保护。

        传承民间文化的关键是群众基础。巴南区将许多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列入重点保护对象,采取命名、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民间文化老艺人开展传习活动,同时聘请数十位专家进行传承教学,逐步建立起接龙镇机关女子吹打队、木洞社区山歌艺术团等传承队伍,初步形成民间社会传承的运转机制。为进一步扩大非遗的群众基础,巴南区还专门组织编写了《接龙吹打》、《木洞山歌》、《巴南儿歌》等课堂教材,在当地40余个中小学校进行试点教学。

        领导干部传承和推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得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衡量标准。巴南区要求每位区领导至少会一种民间传统文化,全区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则要学会一两项优秀民间特色文化技能。其中,木洞镇领导要学会5首以上木洞山歌,接龙镇领导要基本掌握唢呐等特色项目表演技能,并且经常性地带头展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