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战线从业人员踊跃参与“走转改”活动,并在深入上下工夫、在转变上见成效,给全省新闻战线带来了一股清新务实之风。目前,四川各新闻单位已成立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牵头的“走转改”活动领导机构,建立了领导深入采访一线、定点联系基层等机制,推出了一大批面向基层的专题专栏,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实际变化,展现了基层群众的真实生活和精神风貌。
领导“带头走、带头转、带头改”
四川各新闻单位在“走转改”活动中,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将“硬要求”变为“实行动”,确保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他们结合四川实际,关注“四项主题”(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彝区彝家新寨和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灾区产业振兴和灾后美好新生活、革命老区新变化),突出“四个重点”(突出民生、突出社会管理和社会和谐、突出干群关系和警民关系、突出生产生活一线),确保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8月中旬,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常务副部长侯雄飞分别带队前往甘孜、遂宁、南充、凉山、阿坝、绵阳等地展开实地调研,了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基层的实际情况以及基层对宣传工作的建议意见,督促各市州按照中宣部要求抓好新闻媒体“走转改”工作,检查各市州和新闻单位开展“走转改”活动进展情况,完善活动各项制度。在部领导的带动下,各市(州)党委宣传部门负责同志带头下基层调研,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主要领导纷纷下基层、下一线,深入群众,带头采写新闻报道。
为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使命,省委宣传部精心策划了“重走四川境内红军长征路”、“走进三州看变化”、“格桑花开藏区美”等大型采访活动。在中央驻川、省、市等15家新闻媒体赴凉山开展的“走进彝家新寨”专题采访活动中,20多名记者在西昌、昭觉、普格、冕宁、喜德等5个县(市)零距离感受了彝家新寨的新面貌、新生活、新风尚和新发展,加深了对凉山彝家新寨建设、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成效等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中秋节前,深入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夹壁乡长河坝村等地实地采访的20多家媒体记者推出稿件100多篇(条),还特别根据理县旅游缺少游客、外界了解较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突出宣传理县各村寨的独特风貌和深厚内涵,大力推介理县精品旅游线路和作为成都平原周末游、短日游、度假游、生态游、自驾游的旅游定位,有力地推动了理县旅游发展,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建立群众定点联系,把“硬要求”变为“实行动”
在活动中,四川要求各新闻单位建立基层联系点定点联系,建立一张报纸、一家电台、一家电视台分别联系一个社区、一家医院、一所中小学校、一家企业的制度,每位采编人员定点联系一个城镇或一户村民、一名干警、一个工人作为“结对”对象,让记者在零距离与群众接触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推动“走转改”活动实现制度化。
全省各新闻单位对原有的考核制度和考评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将基层学习调研情况作为采编人员入职的基本条件,将采编人员开展“走转改”活动情况纳入到对记者编辑个人年度考核体系。成都传媒集团制定了《关于将“走转改”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市级新闻单位社会效益考评体系的办法》,逐一细化考评标准,实行量化打分。成都日报每日采前会都将新闻报道点评作为会议重要内容,以此促进、督导新闻报道“改文风”取得实效。同时该报社从9月起还每月开展一次优秀范文评选活动,并纳入总编奖评选范畴,设立单项成果奖,以此倡导、鼓励编辑记者把深入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要求体现到各项宣传报道中。
为扩大“走转改”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从8月中旬开始,全省各新闻单位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推出了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并介绍活动成效的“走转改”专栏或专题,相继播发了一大批来自一线、原汁原味、记者现场采访的稿件。这些新闻以现场新闻、调查新闻、图片新闻为主,体现“短、新、实”的清新文风,突出现场采写、短小鲜活特色。一些单位还邀请读者、听众参与宣传报道的策划,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听取群众对“走转改”活动的建议。(本报记者 余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