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文化兴国”要算大账

    ——访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常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4日 08版)
    图为常恺在接受本报专访
    本报记者 方祥生摄

        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常恺在维也纳从事中奥文化交流已20多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宋祖英、谭晶、那英、廖昌永、祖海、闵惠芬等一批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手来到维也纳献艺;他还连续12年在维也纳举办“中国新春音乐会”,将中国音乐和音乐人介绍给奥地利观众。刚从北京回来的他,在交谈中难掩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带给他的兴奋和期待。

        作为在海外推动中奥、中欧文化交流的奥籍民间人士,常恺说,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兴国,是中央治国战略的一个重大发展,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振兴经济的发展战略以来,又一重要的战略决策。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成为中国提升软实力,文化兴国征途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他说,没有经济作支撑的文化是飞不高,走不远的;没有文化作内涵的经济体是没有分量、没有发言权的。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已到了一个阶段,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仍很弱。中央提出文化兴国就是要实现文化影响力的突破,使之获得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影响力。常恺说,20多年前他初到欧洲时,当时的欧洲人是通过日本的艺术团体和展览来了解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化人没有自己出来的经济能力。这种状况催生了他“让中国文化走出来”的梦想。

        文化的功能对内是“修性养心”,旨在提高一个民族的素养;对外是一种载体,可以将本民族的理念、价值观等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他说,文化兴国的第一步应梳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5000年的优秀文化如何体现?在经济发展阶段,物欲横流,不少精神层面的东西丢了。我们有孔子、老子,有儒学、佛学、道学,有许多闪光的东西要发掘、梳理、弘扬、传承。中央提出的文化概念是个大文化概念,包括哲学、道德和精神层面。中国人应有的道德观、善恶观应该进一步明晰。目前,一些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的现象虽不普遍,但却很可怕,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从这种意义上看,中央提出文化兴国战略非常及时。

        文化作为对外交流的载体,必须培育一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化精品,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欧洲人的音乐欣赏持久度要比中国人长。一部好的歌剧可以演几十年、上百年而经久不衰。现在国内每年能出几十部甚至更多新作,有些作品相当不错,但往往演上一段就被束之高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领域的浮躁。他注意到,经欧美加工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典型中国主题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为什么中国自己的文化产品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文化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奥地利的做法有借鉴意义。奥只有800万人,却是个文化大国。奥紧紧抓住莫扎特、施特劳斯等著名音乐家,通过“新年音乐会”等将本国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发挥到极致,形成了“国家扶持、社会赞助、市场运作”三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维也纳每天有30多场音乐会,这些演出有的赚钱,有的不赚钱,国家每年要给文艺团体和音乐厅大量补贴。但这些音乐会的后续效应不可低估,从录制音乐会光碟到整个音乐产业的形成;从观众的吃、住、行到对整个旅游业的带动;从城市形象到国家地位等,国家收获的远不止这些音乐会带来的票房、就业和税收。发展文化,要算大账。如果盲目突出“市场”,必将走向媚俗。如按收视率或广告收入去要求文化节目,必将导致高雅扫地,庸俗泛起。

        常恺强调,到海外进行文化交流,一忌“一窝峰”,二忌“跟风”,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要拼歌剧、音乐剧等欧洲人的长项。我们要推中国的优秀作品,要确立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和特色,树立现代中国的形象。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 本报维也纳10月23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