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知识·军旅·人生

    让弹片诗意地飞翔

    作者:李彤君 马瑞奇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1日 13版)

        李晓辉生来胆小。小时候放鞭炮,炮仗早已炸响,可他还在远处双手抱头,不敢近前。

        而今作为驻吉某基地弹药站的总工程师李晓辉,在科尔沁,这个蒙古语“制造弓箭”的地方,放起了“大炮仗”。在电光雷火、地动山摇中,一批又一批新型装备从他这里拿到“准生证”,列装部队。

        有人说弹药是假睡的死神,尤其是刚刚研发、还没有定型的那种。要与之握手言欢,得凭扎实的科学实力,得凭直面死神的无畏。

        那一次,他指挥官兵执行某型号航弹威力静爆试验任务。此航弹装药量大、测试距离近、危险程度高。试前,他们进行了详细的方案论证。当一切就绪,起爆员随着口令按下起爆开关,但预期的爆炸声并未如期而至——最不愿见到的“拒爆”现象出现了。

        要查明问题,必须走向“死神”。航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四周静得能听到心脏的跳动。李晓辉和起爆员走近航弹,终于发现——是起爆线短路。故障排除,起爆口令重新下达,可航弹依然拒爆。夕阳西下,他留了下来,与警卫战士共同守护航弹。冬夜草原,呵气成霜,李晓辉一夜无眠,新的试验思路是在晨曦初露前形成的。终于,一声巨响,试验成功了。同在现场的张建伟站长说:“看到李晓辉一步一步爬向航弹,大冬天的,我的后背都被汗湿透了。”

        想让死神化身的弹片诗意地飞翔,就得尽可能扼住其咽喉、了解其性格。那一次,对某型号弹药进行无损检测试验,连续22天,参试人员吃住在工房,休人不休设备地往前赶。李晓辉和另一名技术员轮番盯了显示屏22天,任务圆满完成。荧光屏辐射,使他自此留下迎风流泪和视疲劳的病痛。

        那一年初春,任务急吼吼来了,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毫无商量余地。李晓辉清楚,按传统试验方式,基本没条件完成。“军人就得服从命令,创造条件也得上。”几个不眠之夜过去,他提出“矩形靶”测试破片空间分布的测试方案。方案通过后,他一头扎进试验场,亲自设置矩形靶,合理计算安置位置,草原深处一个月的摸爬滚打,解决了大当量装药战斗部的破片空间分布测试难题。

        任务是如期完成了,李晓辉心里却泛起强烈的愧疚。患肿瘤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天津治疗,4岁的女儿艾珈一如既往地放在岳母家。他打电话到家,想听听孩子的声音;电话那头,小艾珈一听到爸爸的声音,哭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