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至孝大爱李建珍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0日 04版)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话到了广西柳州机车车辆厂职工李建珍这里,就该改写了。

        李建珍的婆家,有个97岁的老寿星,家里人都喊她“太婆”。太婆是建珍丈夫的外婆,患有老年痴呆症,大小便失禁。犯起糊涂来,她会把儿女当成陌生人,并大声叫骂。她还会一觉睡三天,任谁喊都不醒。但让家人感到奇怪的是,每次建珍去看她,她都仿佛事先知道似的,早早地醒来等候。一看到建珍,她便很开心:“建珍来了!”太婆为什么只认得建珍?答案就是“爱”。

        侍奉生病的老人,一天两天的好脸色容易,十年二十年还有好脸色就实在太难了。过去几年间,太婆因房子拆迁一直和建珍同住。虽然是丈夫的外婆,李建珍却把老人当做自己的亲外婆照顾。这么多年来,帮太婆清理身体,李建珍从不嫌累嫌脏,也没有丝毫厌倦疲惫的神色。如今,太婆搬到新家,由她的3个孩子轮流赡养,李建珍仍经常给太婆送营养品,照顾太婆的饮食起居。

        20年前,丈夫李文的亲生父亲因公殉职,母亲承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当时,作为准儿媳的李建珍,义无反顾地帮助李文照顾母亲、料理父亲后事。后来,李建珍与家婆的关系,比真正的母女还要亲三分。家婆找老伴,带着李建珍去相亲,让她“把关”。当家婆有了新老伴时,李建珍同样把新家公和他两个女儿当做最亲的人。

        1997年,一向硬朗的家公刘鸿儒突然中风,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全要人伺候。当时家婆尚未退休,身体也不好,而刘鸿儒的两个亲生女儿都在外地工作。为了方便白天照顾老人,李建珍跟同事换了班,自己长期上夜班。老人瘫痪不能动,李建珍就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至于同病房的人都问刘老伯:“这是你亲女儿啊?”

        李建珍不仅把家里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工作上更是响当当的一把好手。她在车床班工作20多年,经手加工的零配件上百万个,产品质量达到“零缺陷”。“这本身也是一个奇迹,但是建珍居然做到了!” 李建珍所在的转向架车间的党支部书记廖升国说。

        李建珍的孝心感动并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越来越多的人把这种感动化作行动的力量,用爱回馈社会。同事伍月梅因为母亲瘫痪在床,工作生活各方面有很多困难,每当情绪低落时,她都会想起李建珍。她说:“至孝大爱贵在坚持。一想到李大姐,我的心中就一片明亮,多难的坎儿都可以跨过去。”

        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李建珍戴上了金光闪闪的奖章,成为全国“孝老爱亲”的“代言人”。

        本报记者 刘 昆 本报通讯员 朱凡星 赵 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