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转”出一派繁荣景象

    ——福建龙岩永定以文艺院团转制推动基层文化发展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9日 03版)

        原本可以轻松出游的国庆长假却不得闲。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客家土楼艺术团的团员们刚结束10月3日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在台湾的二度演出,就又转身开始忙碌团里即将参展的一部4D电影。团员们并没有因忙碌而影响情绪,依然显得十分高兴:“行程很忙,但是我们很自豪。”

        据了解,永定客家土楼艺术团一年可以新创节目20多个。今年2月,永定客家土楼艺术团独立创排的《土楼神韵》还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成为当地首个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县级艺术团体。艺术团能有这样勃勃生机的文化创作活力,缘于该艺术团一场破釜沉舟的“转企改制”。永定县县委书记毛高良感慨道:“没有转企改制,我们不能想象现在发生的这一切。”

        当今文化发展迅猛,早期国有文艺院团中“维稳”的事业编制体制,渐渐成为永定县艺术团发展的阻碍。于是,永定县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另起炉灶”的方法,逐步分流撤销原有县土楼艺术团和汉剧团合计64人的事业编制,全面转制重组为演出企业“永定客家土楼艺术团”。

        为避免转制后带来“军心躁动”,该团将新招聘人员的人事关系转至县文化体育局。为解除团员对非事业编制带来的“吃青春饭”等忧虑,该团通过推荐演员前往其他需要艺术指导的单位、前往文体局下属的文化传播公司等方式积极为离开艺术团的演员找“下家”。据永定文体局局长沈庆城介绍,“我们也努力把演员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这样他们不跳舞了不表演了还可以去当编排、指导。艺术家们的经验不能浪费,要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

        破釜沉舟的“转企改制”后,土楼艺术团的事业发展更快了。这一点该团的赖露深有体会,作为2008年首批招收18名演员之一的她,在展露自己行政管理、艺术创作等方面特长后很快就荣升副团长。与她同时入团的邱倩倩脱颖而出成为演出部经理,而年仅25岁的郑颖已然成为艺术团办公室负责人。如今,不断完善的考察、公示等选拔程序已经在艺术团中营造出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氛围。

        此外,不断完善的薪酬制度,更使多劳多得得以充分体现。经历了整个转企改制进程的艺术团团长陈盛权介绍,以前事业编制同志的工资固定在1600元左右,如今艺术团设立了负责考核演艺水平的团委会,将演员根据艺术水平等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基础工资和效益奖金基数。如一线演员除基础工资2200元外,另有演出补贴、绩效奖金等,月收入近4000元,这在永定来说是较高的了。

        良好的机制,激发起无穷的向心力和创造力。通过相关材料显示出来的数据,记者发现土楼艺术团团员们创作热情一路高涨:2008年以来该团历年新排节目为10个、16个、28个,今年截至9月已有23个;2008年以来历年演出收入为83万元、150万元、1200万元,今年截至8月已达956万元。大型交响乐《土楼回响》荣获首届“金钟奖”,在海内外演出近60场;福建首部原创歌剧《土楼》也将代表福建省参加首届中国歌剧节展演。

        随着在这些根植于当地“土楼”文化土壤的高雅艺术不断繁荣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据了解,该县土楼对国内外游客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9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4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提高到2010年的16.4%。

        经济的繁荣又进一步推动当地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更多营养来源,在当地形成了一种基层文化的良性循环。据了解,永定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民间群众性文化活动。2011年开始,县财政拨出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用以繁荣民众体育文化活动。目前,该县共建立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0家“农家书屋”,53家“农民读书社”,160个户外文化活动广场;引导、扶持建立了160多个业余文化文艺团体;配置了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27名,配备了乡镇老干部文化活动指导员103人,聘请村级文化协管员279人。2010年以来,文化部门还为农民送图书6万册,送戏50场、电影300余场,5万多名群众直接受益。

        如今,永定县群众文化活动亮点频现。如永定县下洋镇的下洋、太平村民小组成立国乐社,每天聚在一起为群众免费演奏民乐;培丰镇成立了由50多位农民参加的书法协会,成员张美德家还被龙岩书法协会授予全市唯一的书法培训示范点。

        本报特约记者 简彪 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