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9.7%、二季度9.5%、三季度9.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小幅回落,那么,中国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居高不下的物价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动荡的美国经济和处于危机之中的欧洲经济,又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时,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诸多悬念一一作了解析。
GDP增长9.4%
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金九银十”的房地产在今年成为泡影,房地产增速回落、汽车消费受限,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压力,有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将再次下行“触底”。
对此,盛来运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尽管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是仍然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4%,三个季度GDP增长基本是稳定在9%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同比增长25%,二季度是25.6%,前三季度是24.9%,也稳定在25%附近;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同比增长16.3%,二季度17.2%,三季度17.3%,基本上稳定运行在17%附近;
从实体经济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一季度是14.4%,二季度是14%,三季度是13.8%,基本也在14%附近波动……
“从这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动来看,尽管增长速度有小幅的回落,但是运行还是比较平稳,而且经济运行的效益在提高。”盛来运给出了四大稳步增加的收入指标:财政收入,前三季度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9.5%;规模以上企业利润,1—8月份同比增长2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以后,前三季度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以后是增长13.6%……
“这些数据表明,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宏观调控是成功的。”盛来运说,中国经济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的态势非常明显,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存在——
首先,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地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比较高,仍在25%左右。从投资结构来看,民间投资出现积极变化,1—9月份,民间投资增长34.2%,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出了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民间投资所占的比重也上升到59%,这些都说明投资的内生动力增强了。
其次,从消费的角度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正处在一个消费结构升级的转型阶段。比如,今年以来,黄金珠宝首饰等商品的消费增速都在50%左右,居民消费由原来以衣、食为主的生存性消费向以住、行,以及珠宝、旅游等发展性和享受性的消费过渡。
最后,一些先行指标也在经过调整以后趋于稳定,回升向好。比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经过前几个月的波动调整以后,最近两个月连续小幅回升,9月份的PMI指数是51.2%;固定资产的新开工项目投资,也是一个先行指标,1—9月份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比1—8月份回升0.3个百分点,这些先行指标也预示着经济基本走稳。
“从增长的动力和一些先行指标来看,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趋向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小。”盛来运肯定地说。
CPI上涨5.7%
物价上涨得到有效遏制
“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盛来运的话让关心物价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创年度新高达到6.5%后,8月份回落到6.2%,9月份进一步回落到6.1%——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指数回落,说明物价上涨的势头已得到了初步遏制。
“不仅如此,今后几个月促进物价下行的有利因素也在累积增多。”盛来运分析说:一是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调,有利于缓解总供求的矛盾,有利于减轻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二是流动性不断收紧,减弱了物价上涨的流动性压力,前三季度银行贷款M2的增长速度只有13%。三是粮食今年又取得新的丰收,目前秋粮收成比预期的好,有利于减轻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四是后三个月的翘尾因素在不断减弱,下个月的翘尾因素是1.5个百分点,比9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11月份的翘尾因素只有0.5个百分点,12月份就归于0;翘尾因素不断减弱,这也是一个促使物价下行的一个条件。五是国际上最近几个月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了波动下行,有利于减轻输入性的通胀压力,特别是这两个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出现了回落,有利于减轻向CPI传导的压力。
盛来运强调,今年以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不断加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维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从去年以来,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围绕收缩流动性、发展生产、增加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以及保障民生各个层面来调控物价。1—9月CPI上涨5.7%,最近三个月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应该说这种综合的物价调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尽管四季度物价继续下行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物价毕竟还是在高位运行。”盛来运提醒说,影响物价上涨的一些长期的因素,短期之内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消除。特别是在结构转型期、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资源成本的上升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难以在短期之内得到控制。此外,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特别是一些主要国家仍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情况下,世界流动性仍然非常充足,大宗商品的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所以还要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警惕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中国外贸出口增长空间受到抑制、国内的货币政策由原来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变等多种原因,一些小微型企业出现了诸如贷款难、费用成本增加过快等经营难题,于是“倒闭潮”的说法也悄然而起。
对此,盛来运拿出了一份有说服力的报告:为了全面了解小微型企业的经营情况,国家统计局组织各地调查队系统,在全国抽选了3.8万家的小微型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小微型企业的增长速度、生产收入等财务指标增速出现了回落,但是总体上运行比较正常,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出现大面积小微型企业的倒闭、关停的情况。下一步,一方面要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小微型企业要充分利用目前市场环境的倒逼机制,加快技术创新、结构升级、产业升级的步伐,克服经营困难。
对于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盛来运也表示出一丝担忧。由于中国经济对外的开放度和一体化程度比较高,随着欧债危机以及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特别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对我国的经济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影响。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速从高位回落,月度增长速度由3月份的31.5%回落到6月份的18.5%,8月份反弹至27.1%,9月份又回落到18.9%。特别是有些国家对人民币币值贬值,增大了我国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也增加了出口的成本,不利于增加出口,应引起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尤其在三季度,中国货物进口的增长速度大于出口的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左右。盛来运说,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内需动力比较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复苏所作出的贡献在继续增加。
(本报北京10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张玉玲)